早防油菜菌核病内容摘要: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严重发病区,常年发病率 1030,严重的高达 80。 菌核病可造成油菜产量损失 1070。 油菜菌核病田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带菌的花瓣脱落到叶片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秆诱茎发病,通过枝叶接触,病害蔓延至邻近健株。 因此,花期是油菜菌核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时期,对菌核病的防治措施应提前至早春进行。 推广“五不”措施预防菌核病发生。 一是种子不带菌。 在播种前用 水 5 公斤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下沉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播种。 二是实行轮作,地块不重茬,以减少菌源。 三是清洁田园,青秆不还田。 油菜收获后,将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如用作堆肥,必须经过堆沤发酵后才能施用。 四是田地不渍水。 田里渍水极易发病,要多开沟,开深沟,做到雨停田干。 五是合理密植不荫蔽。 一般上等肥力的田块以每亩 8000株左右为宜,中等肥力田块每亩 10000 株左右为宜。 施用化学药剂有效防治病害。 在油菜初花期,用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7580克,稀释 8001000 倍,或 80多菌灵超微粉 1000 倍液等药剂,每隔 710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油菜植株高大时,适当增加用水量,注意喷洒植株中下部,可有效防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蔓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