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1内容摘要:

27 岁 春天前夫死、抗婚、初到鲁镇 2 28 岁 春上被迫改嫁,年底生阿毛(一岁) 28— 31 岁 二夫死,春末阿毛死,被迫再回鲁镇 3 33 岁 喜捐门槛,冬至祝福再被拒绝 3 34 岁 被赶出鲁家 [ 34— 39 岁 街头行乞 40 岁 左右 春天来临前、祝福声中冻死街头 2. 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描写主人公的,文中有几处突出的肖象描写,写出她什么性格特点,请找出并分析。 明确: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 --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 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但再到鲁镇时,两颊 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 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 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 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 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3. 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语言描写,体会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 1)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祥林嫂自述阿毛之死。 ——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 2)与柳妈对话 ——加重了精神负担,陷入了恐惧 ( 3)与 “我 ”对话 ——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合作探究】 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 如有,请用文中四个最精练的动词概括并简要说明。 明确:反抗过。 对于封 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和摧残,范伯群先生说: “大致是由逃、撞、捐、问这四个层次构成的。 ”祥林嫂从山里逃出来,到鲁镇 做工,她是在上有严厉的婆婆,外有封建孝道和封建妇道的环境下逃出来的,她的行为无疑是一种维护人的尊严的抗争;改嫁时“出格”的吵闹 —— “一头撞在香案角上”“一路上只是嚎,骂”,是她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她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门槛,洗刷污秽,让自己享有人的权利;临死前对鬼神的怀疑,问 “我”灵魂的有无,则更体现了她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一种叛逆。 这一切都表明 祥林嫂曾抗争过。 第三 课时 【 文本梳理 】 1. 请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鲁四老爷、柳妈、鲁镇人 、 “我 ”的地方 ,探究“ 鲁镇众生相 ”。 ( 1) 鲁四老爷 的形象 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 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的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 麻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