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食用菌 巴西蘑菇内容摘要:

1、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1037,最适为 25左右;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 1627,最适为 1825。 根据这个温型,南方各省可春、秋季栽培。 福建春季在 4 月清明前后播种,56 月出菇;秋季于立秋之后播种,1011 月出菇。 其它地方,可根据巴西蘑菇的出菇温度和当地的气温来安排。 巴西蘑菇属于草粪生菌,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主料。 稻草、麦秆、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野草等都可以作为主料。 100 平方米面积计算:干稻草(或麦秆、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野草等,任选一种或几种混合更好)500 公斤,干牛粪 500 公斤,碳酸钙 15 公斤,尿素 5 公斤,石膏 7 公斤,过磷酸钙 7 公斤,石灰 25 2、公斤。 稻草等浸透水后,分层堆放,石灰分层加入,发酵 15 天,中间翻堆 3 次,第 2 次翻堆时把牛粪、碳酸钙、尿素、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加入,并调节料草含水量为 70左右。 堆制时料堆中心温度可达 7075。 为了使培养料发酵均匀,翻堆时应把中间的培养料翻到外面,把四周的培养料翻到中间。 发酵好的培养料标准是:培养料为棕褐色,手拉纤维易断,培养料含水量 5860。 这是第 1 次发酵,也称“前发酵”。 为了获得高产应进行第 2 次发酵(即后发酵)。 具体方法是:把堆料搬放屋内床架上,紧闭门窗,使温度升高到 5560,保持 2 天,待料温降至 25时方可播种。 如在低温季节,第 2 次发酵时,为了提高温度,可 3、在进料后趁热通入蒸气,使室内温度上升并稳定在 60,保持 2 天,然后可降到55。 经 2 次发酵后,培养料要达到以下标准:有大量白色放线菌,堆肥由棕色变成棕黑色,无氨味,有苹果香味,含水量 60左右,西蘑菇可在室内栽培,也可在室外搭荫棚栽培。 室内菇房与双孢蘑菇房完全相同,床架 46 层,床宽 1 米。 室外栽培畦宽 ,荫棚高 2 米,棚顶和四周用草帘遮荫,要求四阳六阴,畦呈龟背形,四周开排水沟,畦面用石灰等农药做好杀虫灭菌工作。 菇房准备好后,把堆制好的培养料进层,第一层厚度为20 厘米,撒播或点播菌种,每平方米用菌种 3 瓶,然后再铺一层 1 厘米厚的培养料,最后盖上地膜保温保湿。 种后 5 天内 4、一般不揭开薄膜。 6 天揭膜通风,若料面干燥应喷水保湿,空气相对湿度以 85为宜。 每天换气1 次,在适宜的温度下,播种 20 天左右,菌丝可长至培养料的 2/3,这时开始覆土,选用田底土,要求土粒保湿性和通气性好。 覆土厚度 34 厘米。 如在室外栽培,应在畦床两边用竹木条插成弓形,然后盖上薄膜。 膜内畦面温度不超过 30(若超过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不低于 85。 适宜的条件下,从播种到出菇一般只需 2530 天。 每批菇历期一般是 35 天,每批菇结束后都有 1520 天的养菌时间,而后便是第二批开始。 一般每个生长季节产34 批菇,生物功效可达 40左右。 出菇阶段温度以 1825为宜,若气温低,可盖膜保温保湿;若气温过高,应增加遮荫物,并喷泉水、井水等降温。 出菇期要消耗大量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菇房空气新鲜。 床(畦)面空气湿度保持 90左右,每批菇采收之前都必须灌 1 次重水,灌水量要根据气候、土质等决定,一般每次每平方米施水量 35 公斤。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