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绿豆高产高效措施内容摘要:

1、精细整地、二、选用优良品种、三、采用正确的播种技术、四、合理密植、五、科学施肥、六、加强田间管理、七、实行科学的种植形式、八、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1、怎样精细整地。 由于绿豆是双子叶作物,子叶出土,幼苗顶土能力弱,如果土壤板结或土坷垃太多,易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不齐的现象。 因此,播种前,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耙平土坷垃,使土壤疏松,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结,上虚下实,以利于出苗。 2、怎样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及商品价值,进行选择适宜的品种。 目前,我省绿豆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多达 20 多个,可谓多、乱、杂,没有主栽品种。 但生产上表现较好的品种有辽 2、绿 6 号、辽引绿豆 1 号、中绿 2 号等。 3、怎样采用正确的播种技术呢。 由于绿豆的生育期较短,播种适期长,可春播也可夏播。 我市春播应在 5月中旬,夏播应在 7 月 5 日前。 绿豆的播种方法有条播、穴播和撒播三种。 但以条播为多。 条播要防止复土过深,下籽过稠和漏播。 出苗后,发现有缺苗断苗现象,要在 7 天内补种完毕。 行距多采用 距 1020种深度以 35宜。 亩播种量一般每亩为 、怎样进行合理密植呢。 由于绿豆的产量是由单位上的总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三个部分组成。 产量的高低与种植密度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绿豆的种植密度应随着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而定。 一般应掌握早熟品种密,晚熟品种稀;直立型密,半蔓生型 3、稀,蔓生型更稀;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种稀,晚种密的原则。 直立型品种,植株竖向发展,适宜密植,每亩留苗 800015000 株。 半蔓生品种是基部直立,中、上部或顶端匍匐,应适当稀些,每亩留苗 700012000 株。 蔓生品种植株横向发展,应稀些,亩密度应在 600010000 株。 高肥土壤,亩留苗 8000 株左右;中肥土壤留苗 800012000 株为宜;瘠薄地以 1300015000 株为宜。 5、怎样科学施肥。 绿豆的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和有机肥混合使用;施足基肥,适当追肥的方针。 施肥技术:绿豆的生育期短、耐瘠性强,其根系又有共生固氮能力,生产上往往不施肥,但为了提高 4、中、低产地块的绿豆产量,应该增施肥料。 一般亩施种肥磷酸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10右。 在地力较差,不施基肥和种肥的山岗薄地,于绿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结合中耕,可亩追尿素 3复合肥 810明显的增产效果。 在肥力较高的地块,苗期应以控为主,不宜再追肥,氮肥过多,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茎叶徒张,田间荫蔽,植株倒伏,落花落荚严重,降低绿豆的产量。 6、怎样进行田间管理呢。 为了保证绿豆在苗期生长整齐,群体发育良好,多现蕾多开花多结果,荚大粒多粒大,高产优质,播种后应做好以下几点:(1)、视情镇压:对播种墒情不好的地块,要及时镇压,随种随压,使种子与土壤密切接触,增加表层水分,促进种子发芽和发育,早出苗,出全苗 5、。 (2)及时查补苗:在绿豆出苗后,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应在 7 天内补种完毕。 (3)、及时间定苗:为使幼苗个体发育良好,应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后间苗,在第二复叶展开后定苗。 按即定的密度,去除弱苗、病苗、小苗、杂苗及杂草,留壮苗。 实行单株留苗,利于植株健壮生长。 (4)、及时中耕除草:不仅能消灭杂草,还可破除土壤板结、疏松土壤,减少蒸发,提高地温,促进根瘤活动,是绿豆增产的一项措施。 一般是在绿豆第一片复叶展开后,结合间苗第一次浅锄;在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开始定苗并进行第二次中耕;到分枝期进行第三次深中耕,耕应进行到封垄为止。 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 (5)、及时灌水、排水防涝:绿豆是需水较多、又不耐涝 6、、怕水淹的作物。 绿豆幼苗期抗旱性较强,需水较少;花荚期是需水高峰期。 此时,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 但绿豆又怕涝怕淹。 如苗期水分过多,会使根部病害加重,引起烂根死苗。 后期遇涝,植株生长不良,出现早衰,花荚脱落,产量下降。 因此,绿豆在雨季要排水防渍。 7、怎样实行科学种植方式,搞好高效种植,增产增收。 利用绿豆生育期短、对光照不敏感、耐荫蔽、播种适期长、根瘤固氮增肥的特点,在麦类及其它农作物或蔬菜、瓜类的下茬种一季绿豆,或与高杆作物及前期生长较慢的作物如玉米、棉花、甘薯、黄烟等进行间作套种或混种,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一地多收,既增产、增收又养地。 8、怎样实行轮作倒茬。 绿豆忌连作。 因连作病虫害多,品质差,更因有害微生物繁衍而抑制根瘤菌的发育,农谚有“豆地年年调,产量年年高的说法”。 同时,绿豆也是重要的肥地作物,是禾谷类的优良前茬。 所以,种绿豆要合理安排土地,实行轮作倒茬,最好与禾谷类作物如玉米、高梁、小麦倒茬,一般相隔 23 年为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