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采初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从现开采情况,未见底板突水现象。 至于深部奥灰水对煤层开采的影响,从现开采 10+11 号煤层情况看,开采范围最低标高为 760m,根据该矿深水井资料,奥灰水位标高为 357m,据区域资料 ,井田奥灰水位 630m,低于煤层底板, 对井田 10+11 号煤层开采无影响。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综上所述,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划分,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井涌水量 丈八井开采太原组 10+11 号煤层,主要为顶板渗水,涌水量 350~ 500 m3/d, 18 推断矿井井以后向深部开采时,涌水量会略有增大。 据矿方提供现生产能力为 90 万 t/a时,实际涌水量 350~ 500 m3/d,矿井生产能力为 120 万 t/a 时,正常涌水量 467 m3/d ,最大涌水量 667m3/d。 五、其它有益矿产 本区其它与煤共生的有益矿产有黄铁矿、粘土矿和铝土矿、石膏等。 矿井范围内未发现可综合利用的有益矿产。 今后 生产 中要注意发现和调查。 六、地质勘探程度与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勘探程度的评述 本矿井自 1958年由 144队普查勘探至今,提出了多次地质勘探和生产地质报告,详见表 123。 历次地质报告一览表 表 123 编制报告时间 地质报告名称 编制报告单位 审批机关 审批储量 19581959 旺家垣、柳湾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144 地质队 山西 省煤炭工业局 1964 旺家垣、柳湾井田精查地质报告 119 地质队 山西 省煤炭工业局 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山西省地质勘探二队 山西 省煤炭工业局 t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原兑镇煤矿)生产矿井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 山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 14817 万t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丈八井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 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 山西 省煤炭工业局 13412 万t 设计依据的资料是 20xx年 2月由 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 司编制的《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丈八井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 , 地质 19 报告是在搜集以往详查勘探成果和该矿实际开采情况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研究编制完成的。 井田勘探经历了地质和生产多个阶段,共施工钻孔 31 个, 钻探采取率最多在 75%以上,测井煤层质量甲乙级率达 100%, 加之矿井生产的实际揭露,井田的勘探程度很高。 通过上述各阶段的综合勘探,查明了井田地层,层位对比清楚;对区内褶曲形态、断裂发育规律基本探明,断层性质、落差和延伸方向较为清楚;煤层等高线控制比较严密;查明可采煤层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层 间距及其厚度变化情况,各煤层对比可靠;基本查明了各煤层的煤质特征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查明了水文地质条件,预计了矿井涌水量;储量计算可靠。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1) 根据现有钻孔资料, 7 号和 9 号煤层为高硫煤,应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 2) 建议矿方进一步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以便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 3) 要加强地表地质灾害的勘查与管理工作,防止地表裂隙和塌陷给人、畜造成伤害。 第二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20xx 年 10 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1400000620657),丈八井井田境界由 1~ 8 个 ( 10+11 号煤层 )和 1~ 12个(9号煤层 )拐点坐标连线圈定。 井田 ( 10+11 号煤层 )南北长约 ,东西宽约 ,面积。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见表 211.表 212。 20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 表 211 拐点编号 经距 (Y) 纬距 (X) 备注 1 19549889 4104975 2 19550820 4106150 3 19551230 4106400 4 195520xx 4106720 5 19552630 4106800 6 19553000 4106675 7 19553000 41020xx 8 19549889 41020xx 井田境界拐点坐标表 表 212 拐点编号 经距 (Y) 纬距 (X) 备注 1 19549889 4104975 2 19550820 4106150 3 19551230 4106400 4 195520xx 4106720 5 19552630 4106800 6 19553000 4106675 7 19553000 41020xx 8 19550660 41020xx 9 19550660 4102200 10 19550100 4102200 11 19550100 4102700 12 19549889 4102730 二、资源储量 资源储量 ( 1) 资源储量计算依据 21 ① 、本井田参加储量计算的有 山西组的 3 号煤层 和太原组的 10+11号煤层 共 4层。 储量计算边界为井田边界,其中 3号煤层煤层北部以风氧化带为计算边界,高硫、高灰煤计算为暂不能利用储量。 各煤层储量计算面积为 3号:1230000m2, 7 号: 7832500 m2, 9号: 11883750 m2, 10+11 号: 12146250 m2。 ② 、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确定如下:能利用储量最低可采厚度为 ,最高可采灰分为 40%,最高硫分为 3%。 3号: t/m3, 7 号: t/m3, 9 号煤层视密度采用 , 10+11 号煤层视密度采用。 ③ 、计算方法: 本次报告储量计算采用底板等高线块段法。 储量 (万 t)=平面积 secα 平均煤厚 视密度 煤层倾角小于 15186。 ,采用煤层真厚和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储量,倾角大于等于15186。 ,采用煤层真厚和斜面积计算储量。 根据 20xx 年 2 月 山西同地源地质矿产技术有限公司编制的《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丈八井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截至 20xx 年 12 月底,丈八井田内保有资源 /储量( 111b+122b+333) 13412 万 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 111b) 9724 万 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 122b) 3502 万 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 186 万 t; 资源储量汇总见表 213,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见214。 本次地质报告批准储量主要为 3 煤和 10+11 号煤储量,另 7号和 9号煤层为高硫煤,共保有 3604 万 t,根据规范,本次设计高硫煤不计入工业资源 /储量,此外,本次井田内 3号煤层储量属于六尺井开采范围,故本次丈八井田范围内 工业资源 /储量主要为 10+11 号煤层储量。 设计储量 ( 1) 永久煤柱 根据资源储量复核报告断层两侧煤柱、井田边界煤柱和 村庄 煤柱共计 万 t。 详见表 214。 22 ① 、 断层两侧煤柱 本矿井地质报告没有提供断层煤柱的具体留设方法,设计确定落差大于 50m的断层,每侧留设 50m 断层煤柱, 20~ 50m 的断层,每侧留设 20m 断层煤柱,小于 20m 的断层,不留断层煤柱。 丈八井井田内东北角 F2断层较大,两侧留 20m保护煤柱,但断层所在位置位于高硫煤范围,已作整体扣除,煤柱留设不计入煤柱损失中。 ② 、 井田边界煤柱 丈八井周边以前曾有小煤矿开采,现井田内无其它小煤矿开采,井田外围东部为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水峪矿,西部为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柳湾矿,考虑矿井现状 ,井 田边界煤柱留设 20m(本矿井侧)。 ( 2)工广、 井巷煤柱 ① 、工业广场煤柱 丈八井工业场地总占地面积。 根据煤层赋存深度,工业场地外侧留设 60m 保护煤柱。 ② 、井巷煤柱 为保护斜井 、大巷 等留设煤柱。 斜井井筒 煤柱留设 60m,大巷煤柱一般留设30~ 50m, 该部分煤柱在矿井进入 报废期 可以进行回收。 23 资源 /储量汇总表 表 213 煤 层 号 煤类 资 源 量 (万 t ) 111b (%) 111b+122b+333 111b +122b (%) 111b+122b+333 111b 122b 111b+122b 333 现保有 工业储量 3 JM 304 304 304 304 100 100 10+11 JM 9420 3502 12922 186 13108 总 计 9724 3502 13226 186 13412 单位: 万 t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 表 214 煤层 矿井 工业 资源 / 储量 永久煤柱损失 矿井 设计 资源 / 储量 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 开采 损失 设计 可采 储量 井田境界 焦化厂 其他 合计 工业场地 主要 井巷 合计 10+11 115. 30 287. 90 合计 115. 30 287. 90 24 ( 3) 设计储量 矿井设计储量为 经济基础储量减去 永久煤柱就是设计储量,经计算设计储量为 万 t。 可采储量 采区回采率:厚煤层按照 ,工作面回采率:。 经计算,矿井 10+11 号煤层设计 可采储量为 万 t。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 作制度 矿井年工作日 330d,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每天净提升时间16h。 二、矿井升级改造设计生产能力 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 90万 t/a。 1988 年 11 月正式投产, 1995 年经山西省煤炭厅审核批复,该矿井核定生产能力 90 万 t/a。 由于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好,随着技术装备的不断提高和煤炭需求的扩大,矿井产量不断提高, 20xx 年实际出煤 万 t,预计 20xx年出煤 120万 t左右 ,矿井增产 运输系统是一个瓶颈,同时 也带来一系列 安全问题, 因此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 既 能满足矿井目前实际,又能保证矿井 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要求 ,是十分重要的。 设计对本井田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地质勘探程度、资源储量等井下资源条件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回采工作面技术装备水平和采区生产能力,并结合矿井实际生产水平进行对比剖析,对不同井型的矿井服务年限进行了综合比较。 设计认为 , 本井田储量较丰富,煤层较厚,埋藏较浅,地质构造中等偏简单,矿井水文等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简单 ,具备扩大井型的条件。 设计提出了 升级 至 120万 t/a、 150 万 t/a、 180 万 t/a 三个生产能力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推荐 120 万 t/a 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主要 理由如下: 矿 井三采区 配备一个综采工作面, 一个备用工作面, 以 一 个综采工作面保证 25 120万 t/a 的生产能力稳妥可靠,有利于矿井稳产高产,保证矿井取得良好效益。 符合矿井实际生产情况,目前矿井已具备 120 万 t/a 的生产能力,只要少量 投入 ,可以达到 120 万 t/a 的生产能力,充分体现少投入,多产出,见效快,效益好的目的。 现有 资源量能 满足 升级改造 的要求,矿井可采储量 万 t,考虑 储量 备有系数,服务年限 为。 满足规范对 升级改造 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 综上所述,设计立足实际,兼顾长远,推荐 矿井 升级改造 后的生产能力 为 120 万t/a。 三、矿井服务年限 设计 可采储量 矿井服务年限 = —————————————— 设计生产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