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后期管理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入秋季,棉花生长转入以吐絮、完成秋桃发育为主的生育后期。 此期以养根保叶为中心,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促棉株健壮生长,防止早衰及贪青晚熟和烂桃,争取棉花丰收。 具体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点。 月中旬9 月中旬这一阶段 040 厘米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55%以上,只有在足够的水分条件下,棉花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各项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无水等于无肥,且棉株产生乙烯的量大大增加,导致花、铃大量脱落和早衰。 因此,若低于这个指标就要浇小水或隔行浇水,切忌大水漫灌或浸泡,做到随灌随排,保持棉田排水畅通,不出现积水尤为关键,以免影响根系的活力。 同时,注意暴雨及秋雨过多对棉花的涝害,做好清沟排 2、水工作,以保养根系,减少烂铃。 面板结,通透性差,根系活力下降,可用畜力浅中耕或人工锄地(松土宜浅不宜深),以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而且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棉花根系生长。 同时结合松土,进行培土壅根,可有效地增强棉花的抗倒能力。 行叶面喷肥,以弥补根系吸收养料的不足,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成铃率、产量及品质。 重施花铃肥,以满足棉花大量开花结铃对养分的需要;补施桃肥,由于抗虫棉成桃率高,需肥高峰早,对钾肥需求量多,目前已消耗了大量养分,不少棉田出现了缺肥早衰的现象。 如不及时补充养分,难以实现秋桃盖顶;适时喷肥防早衰,自 8 月9 月上旬,每隔 56 天,喷施 1%的尿素水溶液,667 平方米 3、约 100 千克。 重点喷施于中上部叶片背面。 晴天在下午 4 时以后喷,阴天可全天进行,切忌在气温高、光照强时喷洒,以免喷后水分蒸发过快,浓度骤增出现烧叶现象。 枝棉花进入蕾期,应适当摘除第一二层果枝上 45 个早蕾,促棉花早搭丰产架,并集中坐桃;立秋前摘除顶心,能有效抑制棉花上部无效生长,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上部幼蕾正常结桃,增加秋桃数量。 打顶后及时抹除赘芽。 应及时整枝,促使养分向生殖生长转化,达到保幼铃增铃重的目的。 摘除棉花底部无效老叶,将布满害虫的废枝叶带出棉田,挖坑深埋,以减少棉田害虫数量。 肥施用过多、过晚,棉株生长过于旺盛易导致贪青、晚熟,晚秋桃多,棉桃不能正常开裂,影响棉花品质,此时,应采用喷施乙烯利催熟。 施用乙稀利时,应掌握在“寒露”至“霜降”前后、平均气温连续 3 天在 20以上、80%以上棉铃期达 40 天以上时施用。 667平方米用 40%的乙烯利 100150 克加水 50 千克喷雾。 点做好黄萎病、棉铃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棉蚜虫、棉铃虫等害虫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防治时注意混合用药和轮换用药。 由于黄叶枯死病是一种营养不良并以缺钾为主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棉田缺乏有机肥、瘠薄及干旱均是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所以防治时可采用补施钾肥及叶面喷肥的方法。 专利查询。棉花后期管理
相关推荐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问题 4 学生分组探究 一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第 1 步 || 背景 —— 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既需要全球的合作,又要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协作中各国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萌芽,蒙特利尔公约使其初具雏形,最后确立于里约会议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81 效果好 硕丰 481 是从植物花粉及其衍生物中提取的芸薹素内酯类产品,它来自于植物又作用于植物,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光合作用,延缓衰老,提高抗逆性等功能,兼有生长素、赤霉素素、细胞分裂素所具有的多种效果。 棉花是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其生长季节经历了由低温至高温再到低温和由高湿到干旱的过程,在棉花生长的全生育期合理喷施芸薹素硕丰 481,对促进棉花生长
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 10 多倍。 中国单位 GDP 的能耗是日本的 7 倍、美国 的 6 倍 , 甚至是印度的 倍。 4 . 教材 P 10 7 探究问题 【提示】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 , 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观生动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哲人的智慧 , 这种和谐生态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 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 ,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生态观 , 应当把 “ 以人为本 ”作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铃期是棉花从营养生长逐渐转向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棉花需肥最多的时期。 对于处于开花盛期的棉花,由于营养生长仍与生殖生长并行,此时偏施氮肥会导致棉花旺长进而疯长,不但加剧蕾铃脱落,而且还会引发早衰。 因此,处于开花盛期的部分棉花,应以施复合肥为主,每亩施高含量的复合肥 1520 公斤,或施少量尿素,配施磷、钾肥。 特别是种植杂交抗虫棉的棉田,更要增施钾肥,每亩钾肥不少于 15
随地丢弃垃圾;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 ③ 遵守环境道德规范要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采用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尽量消费对环保有利的产品;勇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问题 4 学生分组探究 一 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主体 第 1 步 || 背景 —— 鲜活材料,审清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