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六专题5-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内容摘要:

中国每增加单位 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 4 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 多倍。 中国单位 GDP 的能耗是日本的 7 倍、美国的 6 倍,甚至是印度的 倍。 4 .教材 P 1 0 7 探究问题 【提示】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观生动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哲人的智慧,这种和谐生态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生态观,应当把 “ 以人为本 ” 作为基本原则,以适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全 民生态意识,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 1 问题 2 问题 3 问题 4 学生分组探究 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伦理原则 第 1 步 || 背景 —— 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成了发展的口号。 在能源领域,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技术重点转向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更新能源上;在交通运输领域,研制燃料电池车或其他 清洁能源车辆已成为各大汽车商技术开发能力的标志;在农业领域,无化肥、无农药和无毒害的生态农产品已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在城市规划和建筑业中,尽量减少能源和水的消耗、同时也减少废水废弃物排放的 “ 生态设计 ” 和 “ 生态房屋 ” 已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建筑业的招牌。 第 2 步 || 探究 —— 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 .何谓可持续发展。 【提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2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如何。 【提示 】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材料中各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体现了什么伦理原则。 【提示】 ① 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把减少和防治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贯彻到经济活动中去。 ② 体现了代际平等的要求。 限制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范围,注重技术创新,以寻找可替代资源,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照顾了后代人享有的追求幸福生活的 基本权利。 第 3 步 || 结论 —— 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1) 为什么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 环境保护不好,会使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受到破坏,限制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会抵消经济发展的成果。 环境保护好了,可以提高资源的再生能力,增加经济发展的资源储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同时得到实现。 (2) 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就是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为此,要把减少和防治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贯彻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图示如下: 2 . 代际平等的原则 (1) 为什么要坚持代际平等的原则。 当代人享有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后代人同样应该享有。 由于人类已经拥有迅速消 耗自然资源的能力,每代人都有可能损害后代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因此,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如何公平地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公平地享受环境权益,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伦理问题。 (2) 如何实现代际平等的原则。 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是代际平等的重要体现。 为此,当代人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应限制在这些资源的可再生速率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只使用自然资本的 “ 利息 ” ,而不使用自然资本的 “ 本金 ”。 当代人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时,要把所获得的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以力争在某种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