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基坑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钻孔:单管旋喷常采用 76 型旋转振动钻机,适用于标准贯入度小于 40的砂土和粘性土层。 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 50mm。 3)插管:插管是将旋喷管插入地层预定的深度。 单管旋喷,使用 76 13 型旋转振动钻机钻孔时,插管与 钻孔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即钻孔完成时插管作业同时完成。 使用地质钻机钻孔完毕,必须拔出岩芯管,并换上旋喷管插入到预定深度。 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可边射水、边插管,水压力一般不超过 1MPa(若压力过高,则易将孔壁射塌)。 4)试管:当旋喷管插入预定深度后,应进行清水试压,到设备和管路情况正常后,才可以开始高压旋喷注浆作业。 5)高压旋喷注浆作业:试管后,立即按设计配合比搅拌浆液,指挥人员宣布旋喷开始时,旋转提升旋喷 ,自下而上连续进行喷浆。 值班技术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检查注浆流量、风量、压力、旋转和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随时做好记录,绘制作业过程曲线。 6)拔管:注浆至设计高度后,及时拔出喷浆管,喷浆管不可久留孔中。 7)冲洗:旋喷结束 ,应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昨残存浆液。 通常把浆液换成水,在地面上喷射,以便把泥浆泵、注浆管软管内的浆液全部排出。 8)钻机移位:将钻机等机具设备移到新孔位上继续施工。 二)、逆作法施工方法 ( 1)、 按照设计图纸设置 D500 旋喷桩止水施工,岩护壁旋喷桩间距@350*350 两排,在洞口处水泥旋喷桩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加密布置。 旋喷桩在沉井施工封底后 施工。 在旋喷桩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之后,才能进行工作井及接收井挖机开孔的工作。 14 a、施工准备工作 清理作业场地,将地上、地下一切障碍物清除,场地低洼处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实,不得用杂填土回填。 施工前应标定搅拌机械的灰浆泵输送量 ,输送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工艺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旋喷桩的配合比 .在此基础上 ,测量放线 ,定出每根旋喷桩的桩位,用插竹片板、地面用油画圈定位的方法。 b、旋喷桩的施工 工艺流程:钻机就位→钻孔→插管→试管→高压旋喷注浆作业→拔管→冲洗→钻机移位。 c、施工方法: 1)钻机就 位:钻机安装应使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 施工时旋喷管的倾斜度不得大于 1%。 2)钻孔:单管旋喷常采用 76 型旋转振动钻机,适用于标准贯入度小于 40的砂土和粘性土层。 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 50mm。 3)插管:插管是将旋喷管插入地层预定的深度。 单管旋喷,使用 76型旋转振动钻机钻孔时,插管与钻孔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即钻孔完成时插管作业同时完成。 使用地质钻机钻孔完毕,必须拔出岩芯管,并换上旋喷管插入到预定深度。 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可边射水、边插管,水压力一般不超过 1MPa(若压力过高,则 易将孔壁射塌)。 4)试管:当旋喷管插入预定深度后,应进行清水试压,到设备和管路情况正常后,才可以开始高压旋喷注浆作业。 15 5)高压旋喷注浆作业:试管后,立即按设计配合比搅拌浆液,指挥人员宣布旋喷开始时,旋转提升旋喷 ,自下而上连续进行喷浆。 值班技术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检查注浆流量、风量、压力、旋转和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随时做好记录,绘制作业过程曲线。 6)拔管:注浆至设计高度后,及时拔出喷浆管,喷浆管不可久留孔中。 7)冲洗:旋喷结束 ,应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昨残存浆液。 通常把 浆液换成水,在地面上喷射,以便把泥浆泵、注浆管软管内的浆液全部排出。 8)钻机移位:将钻机等机具设备移到新孔位上继续施工。 ( 1)井护壁第一节挖深约 ,安装井壁钢模板,浇筑井壁混凝土、井口圈梁混凝土,完成第一节后,从第二段开始,拱墙土方应分段逐层开挖,拱墙水平方向分为 4 段施工,垂直方向每段长度不大于 1米循环。 即挖好每一节土后接着浇筑下一节混凝土井壁;一搬土层中每节高度为 1000mm,在不利地质区段每节高度不宜大于 500mm,下挖速度应视井壁的安全情况而定;施工时应先开挖拱墙位置土方。 待拱墙完成闭合后且 混凝土强度达 90%以上强度后才能大面积开挖拱墙后土方,施工期间应注意施工安全,应在 36小时内将拱圈闭合。 ( 2)、为保证井的垂直度每浇筑三节的井壁校核井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拱轴线沿曲率半径方向误差不超过177。 40mm,不平整度不大于50mm。 ( 3)、上道拱墙合拢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以上后,才 16 可进行下道拱墙的施工;防止开挖下道拱圈时,使上道拱圈失去支撑而导致破坏。 上下两道拱墙竖向施工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少于 2m。 拱墙施工应连续作业,每道拱墙施工时间不超过 36 小时,折模时间要须混凝土渗速凝剂的效 果和气温而定,一搬需 24h以上方可拆除模板。 ( 4)、施工期间应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如果报告有台风暴雨应暂停施工。 如施工期间遇一般小雨,已开挖的拱墙位置应用编织布遮盖,并开泵抽水,避免雨水长时间浸泡沟槽。 若发现变形较大应用碎石回填拱脚已开挖部分。 ( 5)、设置的监测点,作好井的水平位移监测、邻近 建筑 物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土体竖向变形监测等。 ( 6)、如果施工时发现地质情况与勘 察资料相差较大,应立即会同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工同协商解决。 七、施工质量控制 一)、沉井施工质量控制 沉井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小型 大型 范围 点数 轴线偏移 1%H 1%H 每座 4 用经纬仪测量 底板高程 +40 60 +40 [60+10(H10)] 4 用水准仪测量 17 垂直度 %H 1%H 2 用垂线或经纬仪检验纵横向各取一点 沉井制作的相关要求: ( 1)、钢筋绑扎立模,浇筑混凝土均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文件、 规范等进行施工。 ( 2)、要求对角线距离相等,沉井尺寸准确。 ( 3)、要求钢模板拼装整齐、平直、漏缝嵌密实,防止漏浆。 ( 4)、要求模板内清洗干净,才允许浇灌混凝土。 ( 5)、串筒相距 34m,分层浇灌混凝土用振捣器振捣密实。 ( 6)受力钢筋允许在其长度两头各( 1/5~1/4) L 及后浇带处接驳; ( 7)在任一搭接截面范围内,只允许 50%钢筋接驳。 接驳长度:单面焊 10d;双面焊 5d;冷驳长度 42d。 测量控制与观测 沉井平面位置与标高的控制是在沉井四周的地面上设置纵横十字控制线、水准基点进行控制,沉井的垂 直度的控制,是在井筒内按4 或 8等份标出垂直线,以吊线锤对准下部标板进行控制。 在挖土时随时观测垂直度,当线锤距离墨线大于 50mm 或四面标高不一致时,应及时纠正。 沉井下沉的控制,通常在外井壁上的两侧用白油漆或红油漆画出标尺,可采用水平尺或水准仪来观测沉降。 在沉井下沉中,应加强平面位置、垂直度和标高 (沉降值 )的观测,每班最少观测两次, 18 并作好记录,如有倾斜、位移和扭转,应及时通知值班负责人,指挥操作负责人,及时纠偏,使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沉井施工的一些细部处理措施。沉基坑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2)散热器为钢制内防腐型散热器,距地面 200mm;每组散热器设自力式恒 温 阀 及手动跑风,系统连接方式参见图集 05K405P14。 ⑺ 散热器安装: 工艺流程:开箱检查外观 →打压试验 →支架安装 →散热器安装 →系统试压 散热器安装施工步骤: ①按照图纸要求,根据散热器安装位置及高度在墙上画出安装中心线。 ②将散热器立稳,找平找正,距墙尺寸准确后,将卡架上紧托牢。
坡。 新桥位见 (右上图 ) 既有双线桥在距新桥上游 ,上部结构为 2( 1224m++120m)钢板梁 ,下部为混凝土墩台, Φ 40cm钢筋混凝土管柱基础。 既有桥在新桥建成开通后拆除。 既有桥见 (左图 ) 沈山线 DK90+ 构,桥长 ,净宽 ,净高 ,边墙厚 40cm。 施工时打槽钢桩防护既有路基,用两组 D12型钢梁对既有上行线进行加固。 既有框构桥见 (右下图 ) 轨道工程
座、密封检查井 53 座、小方井 83 座、钢筋混凝土管 2822 米、螺旋焊缝接钢管 33 米、 HDPE 双壁波纹管 748 米。 四、 计划工期 暂定开工日期: 20xx 年 12 月 10 日(实际开工时间以监理工程开工令为准)。 质量标准 : 合格。 第二节 施工部署 一、 施工部署原则 本工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工程,而且工期要求紧,因此做好施工部署非常关键。 为确保优质、安全
临时用电布置 项目部 准备 接入 1 号桥西北侧的 变压器,临时用电从变压器引出。 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 根据负荷计算与现场实际用电的分配情况,本工程业主在施工现场 安装 1 台变压器做施工电源,用电主干线为 YHS 型( 3 252+102)橡胶电缆。 第 四 节 试验室及主要生产设施布置 现场设立一间面积不小于 15m2标准养 护室。 现场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溶剂油。 此外,还有油墨溶剂油、干洗溶剂油等。 有时,馏程的切割各个企业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 溶剂油 可以分为主要用在抽出大豆油、莱籽油、花生油和骨油等动植物油脂的抽提溶剂油,用于橡胶、鞋胶、轮胎等领域的橡胶溶剂油,用于油漆、涂料工业的油漆溶剂油,等等。 此外,还有洗涤溶剂油、油墨溶剂油等。 根据国家标准 《 油漆及清洗用溶剂油 》 GB192220xx,即按其98%馏出温度或干点划分溶剂油
............................................... 7 3 项目实施 ...................................................................................................................................... 7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