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600公斤麦田的肥水管理技术探析内容摘要:

2、单产水平达到 500 公斤/亩后,群体结构已比较合理,个体发育也比较健壮,但植株个体的一些内部矛盾转化成为阻碍单产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主要是光合产物的供求关系和源与库的相对平衡关系,特别是植株后期的早衰与源和库的关系,是在高产条件下小麦进行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 小麦属一次性结实植物,其衰老的显著特点是植株的衰老与籽粒的形成、灌浆及成熟的生长发育进程同步进行。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叶片等各器官的生理活性逐渐降低,而同时籽粒的形成与灌浆又需要大量的光合产物和其他有机物质,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解决好上述矛盾,是获得超高产的关键,因此,采取的肥水管理措施,都应围绕如何延缓小麦衰老进行。 超高产小麦的肥水 3、管理(1)选择高肥力地块进行超高产栽培,必须选择具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水浇条件的地块。 永年县原种场,因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地力基础好,其土壤耕层肥力较高,有机质达到 全氮碱解氮100 毫克/公斤,速效磷25 毫克/公斤,速效钾90 毫克/公斤。 以上土壤肥力可作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选择地块的参考指标。 (2)配方施肥在上述地力的基础上,亩产 600 公斤的超高产田,一般掌握亩施肥总量为腐熟鸡粪 1000 公斤(上茬玉米秸秆还田的可不施。 据试验,小麦秸秆亩还田 500 公斤,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玉米秸秆亩还田 500 公斤,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倡秸秆还田),化肥施纯氮 1517公斤,磷肥 4、1113 公斤,钾肥 1215 公斤,绿色肥料 1825 公斤。 这样不仅可满足超高产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还使各种养分略有剩余,以培肥地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上述施肥量中,有机肥、磷肥、双绿肥的全部和氮肥的40%(折尿素 斤)、钾肥的 50%(折硫酸钾或氯化钾 2430 公斤)施作底肥。 于耕前(禁止旋耕犁以旋代犁,耕深要达到 20 厘米以上)均匀撒施于地面,然后耕翻于地下。 60%的纯氮留作年后拔节、孕穗期追施。 这是因为高肥力麦田,土壤本身具备的氮素较高,进行少量的氮素补充即可满足小麦前期生长需要,而到了生长中后期,植株生长量剧增,为满足其生长之必需,促进穗粒数和粒重的增加,应多施氮素。 50% 6、型品种(如豫麦 66 优系)、地力水平略低、群体略小的麦田,应在拔节期稍前(穗分化的小花原基分化期)或拔节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基部第一节间伸出地面 厘米)追肥浇水;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地力水平刚达到超高产麦田标准、群体适宜的麦田标准、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应在拔节后期(药隔形成期,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旗叶露尖时)追肥浇水。 每亩追施纯氮 斤(总施肥量的 40%,折碳铵 130150 公斤或尿素 斤),氧化钾 6施肥量的 40%,折氧化钾或硫酸钾的 2430 公斤)浇水 40 立方米。 将小麦起身期(穗分化的二棱期)肥水推迟到拔节期(穗分化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可以有效的控制 7、春蘖过多增生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减少不孕小穗小花数,以增加穗粒数;能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的比重,提高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有利于籽粒的形成和灌浆,以提高粒重;能够促进小麦的生育进程,使其提前抽穗、灌浆,有利于避开后期干热风,以增加粒重;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向籽粒的运转,有利于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以提高产量。 (5)浇好孕穗肥水亩浇水 40 立方米,结合浇水亩追纯氮 3斤(总施肥量的 20%,折尿素 13斤)。 孕穗期是穗分化的四分子形成 8、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部分小花集中退化,此时的肥水,能够促进花粉正常发育,增强花粉活力,有利于提高结实率,以增加穗粒数;能够延长绿色部分的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快速地向籽粒转移,有利于提高灌浆速度,以增加粒重;能够提高茎叶组织中的水合程度和保水能力,提高叶片质量,增强根系活力,有利于增强对后期不利气候因素的抗性。 实验证明,只要前期施肥量适当,孕穗期追肥不会造成贪青晚熟。 (6)浇好灌浆水在小麦开花后 10 天左右浇灌浆水。 灌浆期是养分转运和积累的重要时期,对水分要求迫切,此时浇水能够延缓小麦后期衰老,有利于提高粒重。 高产麦田后期一般不浇麦黄水。 这是因为一方面高产麦田根系比较深,可利用土壤深层蓄水,不致造成缺水;另一方面,浇麦黄水,会使土壤空气不足,极易使根系窒息而死亡,造成减产,并影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 使品质降低。 (7)根外喷肥在扬花期前后亩用 磷酸二氢钾加 2%的尿素溶液 5075 公斤均匀喷雾 12 次。 经多年试验,后期叶面喷肥,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能力,一般可提高千粒重 2 克左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