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代料栽培的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耳代料栽培,虽大多采用熟料,但污染率仍较高,产量较低。 现综合各地的经验如下:(1)选育优良菌种:要求菌种生长快,菌丝多,有一定的抗杂菌能力。 菌种的耳片以单生型较好,覆瓦状较差,单生型管理较方便,易于防治杂菌,耳基腐烂的机会较少。 (2)控制菌种的培养代数:有的单位从栽培种又扩大培养好几次,造成生活力弱,杂菌污染严重。 因此,必须控制传代的次数。 新分离或复壮菌种从母种、原种到栽培种,以 56 代以内较好,重点掌握菌龄要适当,原种、栽培种菌丝长透后半个月左右为好。 (3)通气、光照及湿度关系:要突破木耳污染木霉、青霉的难关,主要是模拟野生木耳的生活条件。 在室外荫棚下栽培,通气、阳光都可满足。 其中关键是抓 2、住保湿这个环节。 为此,采取的措施是:底铺湿砂,晴天用水喷雾,早晚各一次,喷水不可过急,中午不能喷水。 每天接受散射光 46 小时。 有雨天任其淋洗冲刷。 这样,一般 1520 天,也不被霉菌污染。 (4)及时采收:木耳成熟后,如不及时采收,易侵入杂菌,造成烂耳。 木耳成熟的标准是:子实体耳片完全展平但不下垂白色孢子大量发生,耳脚变小,即应及时采收。 每隔 35 天采收一次。 春秋耳采大留小,夏耳要全部采完,防止烂耳。 采收后的塑料袋菌丝体,如果没有杂菌可在日光下照射杀菌,再移入阴湿处,促进耳芽生长。 有杂菌的袋或菌块,应先冲洗,杀菌后在太阳光下晒,再保湿培养。 另外,挖瓶压块不可过早,过早易感染杂菌,过晚,培养基养分消耗多,产量不高。 一般以菌丝体布满瓶,瓶壁略见耳芽为最适期。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