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书-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在 各级 建立综合统计分析系统, 通过直报软件的开发和数据交换技术的实现,完成全国各级(国家、省、市、县级)国土资源管 理部门、地勘行业主管部门和部直属事业单位向国土资源部报送综合统计年报、快报和季报以及月报数据的网上报送、审核、汇总、分析、发布等工作。 ( 4) 耕地保护决策支持系统 —— 区域耕地粮食生产能力评估系统。 区域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分析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区域土地利用变更或更新调查数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土地开发整理数据、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等数据,以及相关经济、自然和社会数据,依据相应的指标和模型,实现可耕地现实生产能力测算、耕地生产潜力估算、耕地人口承载能力预警等功能,在动态掌握耕地数量变化情况的同时,动态掌握区域可耕 地生产能力及增减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耕地未来生产能力和可承载人口数量进行预测,为区域耕地保护和土地供应决策提供现实和预警信息。 系统一期主要工作是在一个省级试点上,基于数据库和模型库支 第 15 页 共 46 页 持,完成以可耕地现实生产能力和增减情况分析为主的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分析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区域可耕地现实生产能力分析和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增减分析。 —— 区域产业用地动态变化综合分析系统。 区域产业用地动态变化综合分析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利用 建设项目用地数据、 城镇 地籍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 、 土地供应数据 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数据 等,结合其他经济 、 社会数据 和经济普查数据 , 实现产业用地变化分析、产业用地结构和利用分析、产业用地发展态势与预测, 对产业用地规模、结构、 布局、分布和集约利用状况 进行综合分析, 把握 产业用地 动态演变态势 , 建立产业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为土地 管理 参与宏观调控、 合理制定土地供应政策 提供支持。 系统一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地市级试点上,基于数据库和模型库支持,完成以产业用地结构与利用状况分析、区域产业用地变化分析为主的区域产业用地综合分析系统建设。 —— 区域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系统。 系统总体目标是利用区域土地利用变 更或更新调查数据、土地开发整理数据、城镇地籍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数据、区域战略规划数据、城镇存量土地调查数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土地估价与城市地价监测数据,结合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实现区域建设用地合理规模预测、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潜力评价、存量土地挖潜可行性分析,为区域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和土地供应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系统一期主要工作是在地市级试点上,基于数据库和模型库支 第 16 页 共 46 页 持,完成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体的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估、存量土地挖潜可行性分析为主的区域建设用地可供性分析系统建设。 ( 5) 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决策支持 系统 —— 全球重要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系统。 系统在部建立。 系统主要由矿产品市场预测分析、全球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供应分析三部分组成。 围绕有关信息分析指标,通过汇总我国急缺矿种(包括煤、铁、钾盐、石油)的全球矿产资源分布及储量、资源量数据、我国急缺矿种的全球主要成矿区(带)数据、全球大型矿业公司勘查开发活动及动向数据、国别矿业投资环境数据等方面的信息,根据确定的各类分析模型,进行数据的提取、转换和分析,为制定国家矿产资源储备战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政 策、矿产资源及矿产品的对外政策等提供决策支持。 —— 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系统。 系统在部建立;以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矿产资源潜力数据库、矿产品数据库、矿山企业开发利用数据库等相关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设可供性数据库。 建立矿产资源潜力、矿产品、矿产资源可供性数据库及石油、煤、铁、钾盐可供性分析系统。 建立多种可供性分析评价模型,建立经济指标数据库,实现对不同矿产储量进行以成本估算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财务评价和敏感性分析,计算评价指标,统计分析;提供在不同条件(主要是不同的市场价格)下的各矿产的资源储量和矿 产品数量。 ( 6)信息服务系统 部、省、试点城市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充分利用与整合各类国土 第 17 页 共 46 页 资源数据库资源,搭建容空间、属性等数据于一体的公共的信息服务平台,向企业、公众及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完成信息动态发布、信息查询、网上举报、数据共享、门户网站等系统主体功能建设。 集成已建成耕地保护业务应用系统、矿产资源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建立矿业权公共信息网、建设项目用地信息公告网等。 提供信息的查询验证,数据下载,网上申报服务等业务。 应用系统建设方式 ( 1)利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构建业务应用系统 国土资源电子政 务平台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功能:一是 提供应用集成环境、统一界面管理及权限管理,实现对各应用系统统一界面与权限的集成。 二是 通过对数据源的统一配置,实现物理数据库与应用逻辑库的映射,提供对数据资源管理、展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等功能。 三是 提供业务组件分类管理、定义,提供表单定制、工作流定制、 GIS操作定义、查询定制、公文和表定制等功能,以构建业务应用系统。 流程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如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与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子系统、矿业权项目审批系统、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系统等,要 利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进行 建设。 其它数据管理类的管理系统不要求使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 没有 采用 电子政务平台的 地方 , 尽量 采用部研制开发的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 ,移植 开发的应用系统。 ( 2) 利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集成 本级 不同的应用系统 第 18 页 共 46 页 部、省、试点城市本级各类应用系统,要通过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的统一界面、身份认证和数据资源配置管理工具进行集成, 实现本级各类应用系统的统一界面、用户单点登录,同时 实现对现有信息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应用。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部电子政务平台的界面集成和身份认证工具, 通过本地化的开发和配置, 将本地各类应用系统和部统一配发各类应用系统的进行界面集成和身份认证,实现一次性登录。 对于决策支持等只在部本级开发的应用系统,各地可以 查询部系统中的数据 , 也 可 直接在本地运行。 ( 3)利用数据交换系统实现纵向各类应用系统联动 部统一研制并在各 节点 部署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业务数据交换和联动。 省、市按照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本地应用系统与数据交换系统的接口集成,通过交换系统实现纵向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的联动。 (三)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建设 包括,基础 数据库服务器 、 数据存储备份服务器 、 应用服务器 、存储设备、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基础软件系统、应用中间件等。 ( 1)部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建设 部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建设如表 1 所示。 第 19 页 共 46 页 表 1 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配置 序号 名称 数量 1 基础数据库服务器 2 2 业务数据库服务器 2 3 WEB/应用服务器 2 4 门户网站数据库服务器 2 5 门户网站 WEB服务器 2 6 门户网站 LDAP服务器 2 7 地图操作引擎服务器、工作流引擎服务器、查询、 报表引擎服务器 1 8 DNS服务器、目录服 务器 1 9 FTP、代理服务器 1 10 备份服务器 1 11 网络管理服务器 1 12 安全管理服务器、病毒网关服务器 1 13 基础数据库磁盘阵列 1 14 备份磁盘阵列 1 15 网站磁盘阵列 1 16 磁带库 1 17 SAN交换机 2 18 异地备份服务器 1 第 20 页 共 46 页 19 异地容灾备份磁带库 1 20 主干交换机 2 21 二级交换机 4 22 二级交换机 2 23 核心路由器 2 24 Inter路由器 1 25 数据库软件 2 26 中间件软件 1 27 门户软件 1 28 备份管理软件 1 29 网管软件 1 30 系统管理软件 1 31 国家级大型 GIS空间数据应用开发平台 2 32 遥感影象处理软件 1 33 大型图像输出设备 1 34 工程扫描仪 2 ( 2)省级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建设 各省要配套建设软硬件环境,最低要求如表 2 所示。 表 2 省级软硬件环境配置 第 21 页 共 46 页 序号 名称 数量 1 基础数据库服务器 1 2 业务数据库服务器 1 3 WEB/应用服务器 1 4 地图操作引擎服务器、工作流引擎服务器、查询、报 表引擎服务器 1 5 备份服务器、网管服务器 1 6 磁盘阵列 1 7 磁带库 1 8 备份软件 1 9 交换机 1 10 核心路由器 1 11 数据库软件 1 12 网管软件 1 13 GIS平台 1 ( 3)市级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建设 试点城市数据中心软硬件环境建设的最低配置 如表 3 所示。 表 3 市 级软硬件环境配置要求 序号 名称 数量 1 基础数据库服务器 1 2 业务数据库服务器 1 3 WEB/应用服务器 1 5 地图操作引擎服务器、工作流引擎服务器、查询、报 表引擎服务器 1 6 磁 盘阵列 1 7 交换机 1 第 22 页 共 46 页 7 核心路由器 1 9 VPN防火墙网关 1 数据资源综合管理 为了实现数据 资源 的可视化 管理与 服务, 开发数据资源综合管理应用分析功能, 提供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物理数据库管理、应用逻辑库管理、信息资源访问授权 管理、信息资源综合服务、信息共享管理,实现各类物理数据库的逻辑配置和可视化展现。 如图 2 所示。 图 2 数据资源 综合管理应用分析 逻辑图 (四)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 内容 信 息 资 源 目 录 配 置 管 理 物理数据库的管理 逻辑数据库的管理 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 信息共享管理 请求服务 数据导入导出 决策支持 统计信息发布 逻辑视图集 授权管理 数据结构维护 数据内容维护 用户管理 基础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成果数据库 第 23 页 共 46 页 在部整合 18 类数据库, 包括基础数据库、业 务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 , 其中的 14类数据库同时在省存放, 10类数据库同时在试点城市存放 ,如 表 4 所示。 表 4 数据库内容与部署 序号 数据库名称 类型 数据库存放 部 省 市 1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 √ √ 2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 √ √ 3 基本农田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 √ √ 4 建设项目用地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 √ √ 5 土地供应备案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 √ √ 6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 √ √ 7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 √ 8 耕地储备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 √ √ 9 农用地等级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 √ √ 10 执法监察数据库 业务数据库 √ √ √ 11 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 √ √ 12 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 √ 13 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 √ √ 14 矿业权数据库 业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