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仿野生无污染栽培内容摘要:

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 采用该技术每亩可利用秸秆 40005000 千克,而成本仅 1000 元左右。 种菇畦还可适当套种玉米、向日葵、瓜、豆等作物,效益可观,增产潜力较大。 原料处理(浸料):用于种菇的稻草或麦秸必须彻底晒干,收获不久的秸秆细胞还有生命力,菌丝很难分解其纤维素和木质素。 将稻草扎紧,每捆 7 千克左右。 把适量生石灰放入池内,加水至池子容量的 4/5,每 100 克。 将稻草捆沿着池边纵向放入,可放 2 层,上压石块,使稻草全部浸没在石灰水里 1315 分钟,然后把浸泡的稻草捆取出,沥水 20 分钟,堆成大堆。 麦秸的预湿方法和稻草的预湿方法一样,但浸泡的时间必须长于 25 分钟。 第一池料取完后,再按比例补加生石灰和水,继续浸料,如此重复,每天可浸栽培料 1000 千克以上。 把浸水后的稻草捆堆放在一起,盖膜并沥水 1 天,再进行发酵处理。 先在场地上用砖石铺 20 厘米高的平台,再在平台上面铺木条,宽度 1 米左右,长度视原料的多少而定,料堆应上下大小一致,建成四方体的原料堆。 最后覆盖薄膜和保温物。 一般发酵 57 天,透过薄膜发现秸秆上长满雪花状物质时即可利用栽培。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