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内容摘要:
1、瘟病是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 它与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并列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 稻瘟病分布十分广泛,全球 80 余个国家均有发生,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 40%50%。 90 年代以采,我国稻瘟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 380 万公顷以上,每年损失稻谷达数亿公斤。 1 病原菌的特性稻瘟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为 837,适宜温度为 2628。 分生孢子在1035范围内均可形成,以 2528为最适。 萌发温度范围为 1532,适宜温度为 2528。 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湿热时为 52、57节内的菌丝为 55、10粒组织内的菌丝为 53、5菌对于热、冷冻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在 6 2、0经 30 小时仍有部分存活,于条件下,经 5060 天,仍有 20%存活;在速冻条件下,存活 18个月。 稻节和麦粒上的培养菌,在室温条件下,放置真空干燥器内,可存活 10年以上。 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 93%以上,并需有一定时间的光暗交替条件。 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 90%以上,最好有水滴或水膜存在。 侵入要求条件较严格,在适温条件下,需持续结水 67 小时,病菌才能侵入寄主,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叶表结水时间越长,病菌侵入率越高。 所以,低温、寡照、高湿容易引起稻瘟病大发生。 2 一品种的大面积栽培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为兼性小种专化性寄生菌,不同的生理小种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不同。 水稻对稻瘟病 3、的抗性也因此被分为两种类型,即水平抗性品种和垂直抗性品种。 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对病原菌的各个生理小种均具有抗病性,但这种抗病性不强,因此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经常会因其病症的点状发生而被淘汰,故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较难育成。 而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只对一个或几个生理小种有抗性,但这种抗性较强,在田间表现发病率极低。 这种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刚育成时,能够侵染它的生理小种其实已经微量存在或很快经突变产生,当该品种大面积推广时,能够侵染该品种的生理小种得以大量繁殖并不断积累菌量,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可大面积发病,直接导致该品种抗病性的丧失,这也正是垂直抗性品种的致命弱点。 如前所述,水平抗性的品种容易在品种选育时被淘汰 4、,因此,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绝大多数品种都是垂直抗性品种,这些品种一旦被单一化大面积推广,极易造成抗病性的丧失。 以辽宁省为例,2001 年全省有 40%的水田,均在选种当时表现高产抗病的品种辽粳 454 则当年大面积发病,导致全省水稻大幅减产。 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是稻瘟病大发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受温湿度、阴雨寡照的影响更大。 当气温 2030、田间湿度 90%以上、稻株体表水膜保持 610h,稻瘟病容易发生。 平均气温 2428,且有一昼夜以上饱和湿度,稻瘟病也易流行。 水稻抽穗后遇到 20以下低温侵袭,可减弱植株抗病力,一旦阴雨多雾,容易引起穗颈瘟流行。 量偏施氮肥过量偏施氮肥,容易导致植株幼 5、嫩或徒长,植株抗病能力减弱,病菌因此易侵入。 同时过量偏施氮肥,可能导致水稻个体、群体失衡,郁闭,为病菌繁衍发生营造了局部环境。 他不良因素如长期遮阴、过度密植、长期淹水等其它不良因素均可能加重病害发生程度。 另外,如喷药不当或喷药后又遇降雨,导致药液淋失,菌传播蔓延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等。 3 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能否暴发成灾,取决于病原菌、气候、品种及栽培管理措施的配合程度。 辽宁省各个稻区是稻温病的常发区,病菌的菌源量是充足的,因而,品种的抗性和气候条件是病害能否暴发大流行的决定性因子。 当气候符合发病条件时,品种的抗性就成了决定性因子。 栽培技术措施不是构成这一病害能否暴发流行成灾的主导因子,但在暴 6、发流行的情况下能够加剧或减轻病害的发生和损失程度。 在综合防范稻瘟病暴发流行成灾的诸多措施中,首先是选用抗病品种,特别是要彻底摒弃过分强调种植某一、两个品种的传统习惯思路,坚持品种多样化,做到多品种搭配,以抑制大范围、大面积暴发流行成灾造成的严重损失;其次要在搞好一般性预测预报的同时,还应根据叶瘟的实际发生状况(调查数据)和天气预报情况发出预防穗颈瘟的警报,组织好预防措施的实施,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再次是在全面推广合理栽培技术的同时,千方百计减少初侵染菌源量,降低发病程度和减产损失。 减少初侵染菌源量的措施,主要是将稻草、稻谷壳集中作为燃料或坑制、堆制肥料。 经过沤制,杀死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菌源。 肥坑内病稻草上的病菌存活时间约为 14 天,病草堆肥经 4 个月病菌也能全部死亡,故以坑制肥料灭菌效果更好。 育苗时要搞好种子的药剂处理,杀灭种子上所带病菌,拔秧苗时禁止使用稻草捆秧,也是减少初侵染菌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此外根据地力情况,中等肥力田块一般亩施标氮(硫铵)60铵 10肥 710肥 忌过多、过晚施用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做到配方施用,确保氮、磷、钾肥平衡,同时要无机肥与有机肥结合,有机肥要进行腐熟化处理。 药剂防治应抓住关键时期般在 7 月下旬,喷施富士一号、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唑等药剂均可有效防治穗颈瘟的流行;如在 8 月上旬仍发现病穗,可于齐穗期重复施药一次。 专利查询。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相关推荐
在实验室里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作用力,就可以称量地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科学奇迹。 难怪一位外行人、著名文学家马克 〃 吐温满怀激情地说: “ 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就能赢得那么多收获。 ” 22m v M mGr r2vrM G需要条件:月球线速度 v 月球轨道半径 r 需要条件:月球角速度 ω 月球轨道半径 r 需要条件:月球公转周期 T 月球轨道半径 r
的。 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首先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 其自信心及责任意识,其次,建立一些监督机制,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定期反馈,赏罚分明,现在班级风气正,学风浓,凝聚力强。 班级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 (四)个别教育与表扬相结合 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
情况下,已知下列哪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 ( ) A.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B.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角速度和运行周期 C.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地球半径 D.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半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 加速度 答案 D 解析 已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情况只能求太阳的质量 , A 错;已知卫星的角速度 ( 或周期 ) 及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 才能求地球的质量 , B
r2 C .m1r2m2r1 D .r2r12 解析: 设两个质量 分别为 m m2的行星的向心力分别是 FF2,太阳的质量为 M ,由太阳与行星之间的作用规律可得 F1= GMm1r21, F2= GMm2r22, 而 a1=F1m1, a2=F2m2,故a1a2=r2r12. 答案: D 方法归纳 , 认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三点注意: ( 1 )
r 2 的适用条件 2.万有引力的三个特性 (1)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之间,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2)相互性: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3)宏观性:地面上的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与其他力比较可忽略不计,但在质量巨大的天体之间或天体与其附近的物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