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的防治内容摘要:

1、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恶苗病菌寄生或附着在种子上,种子带菌是恶苗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重病种子往往不能发芽,或萌发后不久幼苗即可死亡。 轻病的种子长出的病苗徒长,比健株高出 1/3,植株细弱,全株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 成株期一般在插秧后一月左右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病株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下部几个茎节上生有许多倒生的不定根。 病株抽穗后剑叶开张角度比正常株大。 重病在孕穗期枯死,轻病常提早抽穗,穗形短小籽粒不实。 天气潮湿时,在枯死病株的叶鞘上长满淡红色或白色霉状物为恶苗病病菌。 防治方法:水稻恶苗病是以种子传播为主的病害,种子带菌是主要的侵染来源,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 2、,选留无病种子和做好种子处理是防治的关键。 种田应选择无病或发病轻的田块,单打单收。 10%浸种灵 10 毫升对水 50 公斤浸稻种 40 公斤,种子和药液比为 1:面要高出种子 10 厘米,在室温 10件下浸种 5。 每天早、晚各搅拌一次,浸种后可直接催芽播种。 25%施保克、25%使百克、25%菌威均为同一类药剂。 分别用 10 毫升对水 50 公斤浸稻种 40 公斤。 浸种方法同浸种灵。 同一类杀菌剂使用时间长容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如恶苗灵、901 等药剂由于在我省使用时间过长对恶苗病的防效明显下降,应及时更换新的药剂。 更换药剂要注意不能更换相同成分的同一类药剂,要选择不同成分的新药剂。 目前浸种灵和米酰胺类杀菌剂如施保克、使百克、菌威等药剂药效高且成本低。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