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根结线虫病内容摘要:

1、状根尖受害,扭曲变粗,膨大形成根瘤,根瘤初卵圆形,白色,后发展为长椭圆形,两端稍尖,色棕黄至棕褐以至黑色,大小 37(渐变软,腐烂,外皮易破裂。 幼苗期 1/3 根系出现根瘤时,病力瘦弱,叶色淡,返青迟缓。 分蘖期根瘤数量大增,病株矮小,叶片发黄,茎秆细,根系短,长势弱。 抽穗期表现为病株矮,穗短而少,常半包穗,或穗节包叶,能抽穗的结实率低,秕谷多。 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均有发生。 病原稻根结线虫,属线形动物门。 雌虫卵圆形至肾形。 二龄幼虫、雄虫线形,其体长分别为 545m 和 1667m,口针为 19m。 成熟雌虫乳白色,头颈部细长,其它部分膨大为圆梨状,体后部呈锥形。 雌虫尾端卵囊,会阴花纹椭圆形,弓形 2、高度中等。 其形态与禾谷根结线虫(似。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本病以 1幼虫在根瘤中越冬翌年,二龄侵染幼虫侵入水稻根部,寄生于根皮和中柱间,刺激细胞形成根瘤,幼虫经 4 次脱皮变为成虫。 雌虫成熟后在根瘤内产卵,在卵内形成一龄幼虫,经一次脱皮,以二龄幼虫破壳而出,离开根瘤,活动于土壤和水中,侵入新根。 线虫可借水流、肥料、农具及农事活动传播。 线虫只侵染新根。 酸性土壤,沙质土壤发病重,增施有机肥的肥沃土壤发病重。 连作水稻重,水旱轮作病轻,水田发病重,旱地病轻;冬季浸水病重,翻耕晾晒田病轻。 旱田铲秧比拔秧病轻。 病田增施石灰发病明显减少。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秋长 39、科选 661、日本矮等品种发病轻。 (2)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其它旱作物轮作半年以上。 冬季翻耕晒田减少虫量。 (3)增施有机肥,在栽植前或栽植返青后,每 667石灰 754)旱育秧铲秧移植,减少秧苗带虫数。 (5)药剂防治。 用 10%克线磷颗粒剂每 667 3 5%呋喃丹颗粒剂 1 92%巴丹药液 6000浸种 48 小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