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监军镇等驾坡村起驾坡村朱介村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代的交通网络,加强规划区对外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的衔接,提高该区的交通综合效率。 建设规模 本项目全长为 2700m,路幅宽 4m,路基宽 6 米。 其他见表 46。 表 46 道路建设规模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路线 公路长度 m 2700 北起等驾坡村南至朱介村 二、路基路面 路幅宽度 m 4 路基宽度 m 6 主线路面结构类型 水泥混凝土 行车道面积 m2 10800 会车点 个 4 每隔 500m 设计一个 道路绿化 棵 1800 每隔 3m 种 1 棵树 三、路线交叉 互通式立交 处 分离式立交 处 平面交叉 处 2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道路方案设计 采用的规范 (1)《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陕交发 [20xx] 143 号 (2)《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xx) (3)《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2020xx) 主要设计标准 根据永寿 县 监军镇政府下达的规划设计要点,本项目按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 V=40km/h,路幅宽 4 米。 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会车点 4 个、植树 1800 棵。 ⑴安全第一的原则 把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有效方法和措施,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和人性化服务。 ⑵保护环境的原则 应避免大改大调、高填深挖,注重与沿线地形、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的恢复,以追求自然、朴实为向导,实现环境与道路建设并举、道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⑶节约资源的原则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 紧缺,道路建设项目应珍惜土地资源、合理 利用土地。 路线方案应尽可能地减少所占用土地的价值,方式主要有: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尽量利用老路用地;减少拆迁面积的比例等等。 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 坚持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减少道路建设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减少运营期间的管理、养护费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⑷服务社会的原则 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考虑与农林、水利、城镇等规划建设相配合。 对街道化不明显、影响车辆通行不严重或经必要的治理、规范管理和改建后能够满足通行要求的,予 以有效利用。 道路选线时尽量避免阻隔影响居民往来、农耕和水资源利用,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安置,要保证排水畅通、使用方便。 平面设计 等驾坡村起驾坡村 朱介村 通村公路平面走向基本为南北走向,北起等驾坡南至朱介村,道路全长为 2700m,幅宽 4m,设会车点 4 个、植树 900 棵 通村公路与沿线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方式。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的设计原则为:根据规划的竖向控制,参照规划所定的标高作为控制点,结合道路两边的实际情况进行拉坡。 为了便于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将变坡点尽量不设置在交叉口范围内, 进行适当调整来进行设计。 通村公路的建设应满足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的技术标准,在本次方案设计中新建路与原公路标高接近,以保证道路与两侧现状建 筑、村庄出入口有机衔接。 横断面设计 等驾坡村起驾坡村 朱介村 通村公路,道路规划路幅宽 4m,结合道路本身实际情况及所处位置设计横断面布置方案为: 4m。 路基工程 ⑴一般路基设计原则及依据 ①设计依据 路基设计根据《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同时参考了《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D3020xx)的要求进行。 ②一般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根据沿线地形、 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工程和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防止各种不利的因素对路基的危害,以保证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道路设计标高为中间标线区的路面标高,路基施工标高为设计标高减去路面结构的厚度。 本设计路线纵断面图和路基横断面图均按道路设计标高绘制,土石方数量计算按路基设计标高控制。 ③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填方路基应分层均匀压实,填料应经过试验确认后方能使用,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规格应满足表列数值要求,当填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必须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或换填措施。 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应尽量采用 同类填料,且厚度不小于路面垫层(厚度不得小于 120mm)。 为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路基填方施工宽度每侧超填 100cm。 表 51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表 填挖类型 路面底在以下深 度 (cm) 路基压实度 (重型, %)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料径 (cm) 填方 路基 上路床 0~ 30 ≥ 96 8 10 下路床 30~ 80 ≥ 96 5 10 路堤 80 以下 ≥ 94 4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 0~ 30 ≥ 96 8 10 土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应达 到 45MPa。 ⑵不良地质地段及特殊路基设计原则 本路段未发现危害路基安全的明显不良地质现象,通过调查,本项目范围内主要地层有填筑土、种植土、淤泥层、粉质粘土、强风化板岩。 填筑土在道路全线普遍存在,厚度为 ~ ,在施工时做工清除换填处理。 ① 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设计方案 a、路基基底处理 路堤基底均考虑了清除表土和淤泥,表土厚度视地基情况而定(一般为 30cm)。 平地(地面坡度为 0~ 1∶ 10)填土前须填前碾压;地面坡度为 1∶1~ 1∶ 5 时须挖松再碾压;地 面坡度不小于 1∶ 5 时须填前挖台阶。 采用土质路堑地段挖 后回填压实和零填地段超挖至路表面以下 后回填压实的方法,提高相关路段压实度。 填挖交界处必须挖台阶和零填地段超挖回填,填挖交界处路基下 必须清除较松散的岩石覆盖土,防止该处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b、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构成 为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不影响行车安全,通过设置完整的排水设施同时对各类设施进行综合设计,以实现迅速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目的。 路面排水:设计坡度自流。 c、路基防护 本项目为城区道路,考虑到两侧土 地开发,在路基边坡防护原则上,坚持以生态防护为主、轻型支挡为辅。 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在填切方路段采用土工网植草护坡。 ②路基土石方及取土、弃土设计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挖方按天然密实体积计,填方按压实体积计,移挖作填时,按预算定额考虑了修正系数。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计算路基填挖方数量时,已扣除了路面厚度,计入了边沟、排水沟的开挖,包含了基底清除表土后的回填体积,但未计入超填的影响。 全线挖淤泥、清表土的数量单独计算、分开堆放、合理使用。 淤泥和表土作为一种资源,施工时注意保管,以后应作为边坡和分隔带的 绿化耕植土使用。 路面工程 ⑴路面设计原则 路面依据《道路工程技术标准》、《道路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并充分考虑沿线气候、水文条件,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环境治理要求进行设计。 ⑵路面类型比较 路面结构方案是根据交通量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质、路基工程特点、筑路材料来源及供应量、施工条件等多方面实际情况,结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两种结构类型进行技术比较和经济比较,结合路基工程特点,筑路材料来源及 供应量施工条件等多方面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推荐采用混凝土路面。 ⑶路面结构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 本条介绍了各结构层的功用、设置条件、选用原则及构造特点 一、路基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即路基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产生不均匀变形。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 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 临界高度时,应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 同时应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 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 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其厚度视路基顶面不平整程度而定,一般 100~ 150mm。 二、垫层 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市道路上,应设置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1.在基层下设置垫层的条件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 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 度;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 12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三、基层 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较大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平整、整体性好。 1.基层的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产生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 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2.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 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 )或 500mm(轨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或 650mm(滑模或摊铺机施工时 )。 4.各类 基层结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5.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6.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7.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 (承受特重或重交通 ),或者为细粒土 (承受中等交通 )时,应设置底基层。 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四、面层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 (抗冻性 ),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 (素 )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等。 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 (素 )混凝土板。 1.厚度 其混凝土弯拉强度值应大于最大荷载疲劳应力和最大温度疲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