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口地道框构中桥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钻孔桩施工前,将该处既有人行道、沥青路面破除换填后,外运土方垫至既有涵顶标高,作业平台需保证将来钻孔桩机械及凿除圬工机械作业,施工作业面完成后方可凿除既有 片石挡墙,凿除过程中注意与第三方(地震局)及施工单位自己的测量 相 对照 ,一旦发现楼体异常,立即停止凿除,抓紧回填。 钻孔灌注桩施工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工程要求,采 用 CZ6,动力 55kw,锤头 冲击钻机及 ZKQ800 潜水钻机进行钻孔桩施工。 施工工序安排 本工程钻孔桩间距为 100cm、 120cm,施工时采用隔二钻一的施工方法,即每隔两根桩施工一根桩,当无法遵循本方法时,两根桩的施工相隔时间要不少于 24h。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见桩基础钻孔桩流程图 钻孔桩施工工艺 : 25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 1)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图纸,做好平面布置,安排好打桩施工流程,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 2) 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放线,定出角桩桩位,将每根钻孔桩的桩位用钢筋头标记,做好充分测量复测、验收工作。 施工准备、平整场地 测量放线、桩孔定位 测量孔深、检孔、成 孔 下钢筋笼 埋设钢护筒 钻机就位 钻机钻进 一 次 清 孔 钢筋笼制作与验收 钢筋原材料试验 安装清孔设备 连续向孔内补充泥浆 钢护筒制作 质量检验验收 监理工程师验收 桩位复测 成孔验收 浇筑混凝土 二次清孔 拆除钢护筒 制作混凝土试块 下钢制导管 监理验收 制备泥浆 混凝土试块养生试压 26 施工方法 ( 1) 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来进行桩的中心位置放样,放样后四周设护桩并复测,误差控制在 5mm 以内。 桩位用 248。 10mm、长度 3540cm钢筋打入地面 30cm(四周填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来保护)作为桩的中心点,然后在桩位周围做上标记,既便于寻找又可防止机械移位时破坏桩点。 ( 2) 用 6mm 厚 钢板卷制护筒,护筒高。 埋设护筒时,护筒中心位置对正测定的桩中心,并保持护筒的垂直,护筒底填实 30cm粘土,护筒顶高出地面 50cm 以便排浆。 护筒固定在正确位置后,用粘土分层回填夯实,以保证其垂直及防止泥浆流失及位移、掉落。 护筒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 5cm,倾斜度偏差不大于 1%。 ( 3) 护筒上口用钢丝绳对称吊紧,防止下窜。 安装钻机前采用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开钻前先检验钻头直径,调整和安放好起吊系统,钻机底座和顶端平稳、牢固。 并对钻机顶部的滑轮缘、转盘中心对中后将钻头吊起,慢慢放进护筒,调整使钻塔垂直,合 格后根据四角控制拉好的“十字线” 对准桩位。 ( 4) 钻机安装就位后平稳,不得压碰护筒,精心调平,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倾斜、位移,其偏差不大于 3cm。 ( 5) 泥浆池及泥浆外运 受现场施工场地制约及环保、文明施工的要求,采用 2 个铁制泥浆罐完成制浆工作,钻孔时出的泥浆用封闭式运输车直接运走。 ( 6) 第一根桩施工时,要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 27 以确定在该地层条件下的钻进参数。 钻孔桩施工时按同一轴线为一组,跳隔循环施工,以避免已浇筑的桩身混凝土受到破坏。 如发现地质情况与原钻探资料不符则立即通知设计监理等部门及时 处理。 ( 7) 由于采取泥浆护壁,因此要给一定的护壁时间。 一定要保持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以上,不得低于护筒顶 40cm。 在提钻时,须及时向孔内补浆,以保证水头。 经常检查钻头尺寸(钻头尺寸不得小于设计桩径),其磨耗不得超过 15mm。 ( 8) 为配合钻机钻孔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需配备一台 25t 汽车吊。 钢筋笼制作、吊运、下放操作质量要求 : ( 1) 先制作一个带钢筋位的圆形工作台,在圆形工作台上卷制好箍筋,并作好主筋位置标记,将箍筋放在主筋上滚动,同时按间距点焊好,最后加工焊好定位筋,加工完毕后检查、验收。 ( 2) 钢筋笼尺寸偏差要求钢筋笼尺寸偏差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主筋间距 177。 10 尺量检查 2 箍筋间距 177。 20 尺量检查 3 长度 177。 50 尺量检查 4 直径 177。 10 尺量检查 ( 3) 为保证钢筋笼吊起不致变形,采用双吊点吊放,吊点设在加劲筋处以加强其刚度。 ( 4) 基坑防护桩钢筋笼长 ( 7m+),结合设计钢筋 28 笼长度,采取分 2 段吊装,采用单面搭接焊。 ( 5) 垫块采用同钻孔桩混凝土强度等级, 2 米 一道,每道 不小于 4 块。 浇筑水下混凝土 ( 1) 浇筑混凝 土导管:内径 250mm,使用前进行 mpa水压试验,不漏水为合格。 导管上口安装混凝土漏斗,漏斗底口安设折叠式活门。 导管下设时按照入孔顺序逐节编号和标定累计长度。 ( 2) 浇筑封底前在漏斗内及旁边准备充足的混凝土,以剪球排浆方式浇筑首批混凝土,并使一次封底后混凝土埋入导管下口不少于。 整个浇筑过程要连续进行,并在首批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 3) 浇筑连续进行,尽可能缩短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 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时,增大埋深,放慢速度,防止钢筋笼上窜。 钻孔桩成桩质量与控制 ( 1) 对泥浆要 求:一控制泥浆的比重,黏土在 ~ 之间,砂土在 ~ 之间;二粘度,粘性土在 16s~ 20s 之间,砂土在 19s~ 28s 之间,含砂率新制备泥浆小于 4 %,循环利用泥浆小于 8%,成孔、清孔后、灌注前检验各项技术指标。 ( 2) 对导管的要求:导管在使用前作 水 密性检查,接头严密,不漏水、不漏浆。 导管上料斗的体积,由桩径、桩长和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来确定,料斗尺寸为 1m 1m,确保首批浇筑混凝土的埋管深度。 ( 3) 浇筑混凝土的要求:混凝土连续浇筑,中间不得停顿。 由 29 于桩内混凝土不能振捣,主要靠混凝 土的自重压密和混凝土的流动成型,控制好配合比、浇筑速度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180mm220mm)。 由于混凝土浇筑到顶时残留泥浆会与混凝土混合,留置虚桩长度为不小于 ,最后机械破桩头处理,施工时制作 3 组试件。 钻孔浇筑桩工程质量检测与控制表 项 目 允许误差 桩位偏差 1/12d 且≤ 30mm 平面纵向轴线误差 < 100mm 垂直度允差 ≤ % 桩顶标高(凿除浮渣后的桩顶标高) 177。 50mm 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等级 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尺寸误差: 不小于设计孔 径 ( 4) 钻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 达到设计深度后,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等进行检查。 ( 5) 当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经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填写终孔检查证以后,进行孔底清理,清孔采用换浆法,清孔时使钻头空转不进尺,循环换浆,泥浆比重控制在 左右,清孔后的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 100mm。 钻孔桩常见事故预防处理 ( 1) 坍孔的预防和处理 ,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 30 再钻。 ,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 质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 1m2m,如坍孔严重时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 (或水),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供水管不要直接插入钻孔中,通过水槽或水池使水减速后流入钻中,可免冲刷孔壁。 扶正吸泥机,防止触动孔壁。 不使用过大的风压,不超过 倍钻孔中水柱压力。 d)选用优质泥浆护壁,同时加强泥浆指标的控制,使泥浆指标始终在容许范围内,控制钻进速度,使孔壁泥皮得以牢靠形成 ,以保持孔壁的稳定。 e)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层情况,选择合理的钻进参数。 同时注 意观察孔内泥浆液面的变化情况,孔内泥浆液面应始终高于地下水位线,并适时往孔内补充新制备泥浆。 f)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工人参与施工,强调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避免塌孔事故的发生。 ( 2) 钻孔偏斜的处理 、底座水平,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在一条竖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 ,及时调正,当主动钻杆弯曲时,要用千斤顶及时调直。 ( 3) 扩孔和缩孔 扩孔比较多见,一般表局部的孔径过大。 在地下水呈运动状态、 31 土质松散地层处或钻锥摆动过大,易于出现扩孔,扩孔发生原 因与坍孔相同,轻则为扩孔,重则为坍孔。 若只孔内局部发生坍塌而扩孔,钻孔仍能达到设计深度则不必处理,只是混凝土灌注量大大增加。 若因扩孔后继续坍塌影响钻进,按坍孔事故处理。 缩孔即孔径的超常缩小,一般表现为钻机钻进时发生卡钻、提不出钻头或者提外鸣叫的迹象。 缩孔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钻锥焊补不及时,严重磨耗的钻锥往往钻出较设计桩径稍小的孔;另一种是由于地层中有 软塑土 ,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各种钻孔方法均可能发生缩孔。 为防止缩孔,前者要及时修补磨损的钻头,后者要使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并须快转慢进,并复钻二、三次;或 者使用卷扬机吊住钻锥上下、左右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直至使发生缩孔部位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对于有缩孔现象的孔位,须立即灌注,以免桩身缩径。 ( 4) 断桩预防措施 材料方面 : 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的 1/6~ 1/8 以及钢筋最小净距的 1/4,同时不大于 40mm。 拌和前,检查水泥是否结块;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 18cm~ 22cm 范围内,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和易性。 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混凝土不 能出现 有离析、泌水现象。 若使用传统的运输车从拌合站运送混凝土,为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可在施工现场设置两条运输 便道,前两辆运输车同时从两条便道运送混凝土,连续灌注。 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 如不符合要求, 立即清除出场。 32 关键设备 (如混凝土拌合设备、发电机、运输车辆等 )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续灌注。 首批混凝土拌合物下落后,连续灌注混凝土。 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控制导管的埋置深度在 2m~ 6m 范围内,要适时提拔导管,不要使其埋置过深 ,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 5)浮笼预防措施 根据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的受力状态和上浮原因的综合分析,结合 工程实践,采用下述措施可有效防止钢筋笼上浮。 a、 机具控制 ① 用活动刚性压杆固定钢筋笼。 施工前,用直径为 d、长度为 L、上端以钢筋焊接成长度为 a 且均分为若干小段的 “ 笼头形 ” 距离调节段的钢管制成压杆。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首先将两根钢管对称地下到钢筋笼顶的预留筋中,随同钢筋笼和吊筋一同下入钻孔内。 当钢筋笼下放到位时,根据控制标高的要求,另用一根直径较小的钢管穿过压杆上端的调节段,并将其两端在孔口固定。 当混凝土灌注使钢筋笼上浮时,钢管就会通过笼顶的 “ 笼头形 ” 距离调节段向钢筋笼提供下压力(人为加压),使钢 筋笼处于受力平衡的状态,从而使钢筋笼无法上浮。 ② 当钢筋笼的直径减小时,会降低钢筋笼的上浮速度,使其不易发生上返。 但是,混凝土浇注用导管的直径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若太小,将无法满足混凝土灌注时初始浇灌量和浇灌速度的要求;若 33 太大,将会使导管外壁与钢筋笼之间的环状间隙太小,极易发生挂笼。 此外,应特别注意的是,导管接头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法兰连接。 当现场条件不允许采用其他方式连接而必须要用法兰连接时,须另行安装防挂笼装置。 b、 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及灌注规程 ① 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初凝时间应符合 质量控制和灌注时间的要求。 ② 合理控制导管和钢筋笼的共同埋深。 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部时,应控制导管的提升 速 度,使其不超过 ,或减少混凝土的出料量,以降低超压力;当混凝土面已进入钢筋笼时,应尽量减小导管埋深,边提升导管边灌注混凝土。 当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 12m时,导管埋深应控制在 23m 之间。 ③ 合理控制混凝土上返速度。 在混凝土面没过钢筋笼下端面之后,要将导管的埋深始终控制在最小埋深( ≥ )以上,不能将导管底端提到笼内时,应通过减少混凝土的出料量来降低混凝土的上返速度。 c、 泥 浆控制措施 ① 在混凝土灌注前,应先通过置换孔内泥浆来进行清孔作业。 为了满足泥浆含沙量的要求,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泥浆置换,这就要求泥浆池的容积具备一定的规模,以保证能及时供给足够的新鲜泥浆,使孔内残留的岩粉和钻渣能够尽量随泥浆排出孔外,以免在混凝土表面形成 “ 垫层 ” ,从而避免托起钢筋笼上浮。 34 ② 为了保持孔壁稳定,避免发生掉块或孔壁坍塌等现象,进而避免在混凝土面形成 “ 垫层 ” ,在施工中和混凝土灌注前,应合理控制泥浆的密度、粘度和滤失量。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优质膨润土造浆,其加量为 10%。 同时, 加入 3%SMPⅡ 和 1%LVPAC,能够有效降低泥浆的滤失量,提高泥浆的粘度。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时,非全配。唐口地道框构中桥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次相遇的机会。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① 若当 v加= v匀时,两者仍没到达同一位置,则不能追上,且此时有最小距离; ② 若当 v加= v匀时,两者恰好到达同一位置,则只能相遇一次; ③ 若当两者到达同一位置时 v加 v匀,则有两次相遇的机会。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若两物体做相向运动,相遇的条件是两物体开始运动时的距离等于它们的位移大小之和。 3 . 解题思路
P 点的位置可以用它的坐标 ( x, y ) 表示 O x y P (vx t, vy t ) x = vx t y = v y t yxvyxv蜡块的实际运动轨迹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x = vx t y = vy t O x y P (vx t, vy t ) x = vx t y = v y t 由于 vx 和 vy 都是定值 是过原点的直线 yxvv在 t 时刻蜡块运动的位移大小 2 2
使清水置换蔗糖溶液。 ,可见原生质缓慢收缩,逐渐出现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直到原生质收缩成球状小团,与细胞壁完全分开。 它是否支持你所作出的假设。 如果有的结果与预期有所不同,你认为应当作怎样的解释。 ,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交流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发生渗透作用的吸水或失水 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导致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时间 : 1970年 人物 : Larry Frye等 实验 : 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 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 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 :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资料五 实例还有那些。 蛋白质分子 时间: 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记录 实验 结果 正常状态 高浓度状态 低浓度状态 观察到的图像 液泡大小变化 原生质层位置 变小 原生质层 脱离细胞壁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 恢复原来位置 大 原生质层 紧贴细胞壁 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选择透过性膜。 (可作为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特性是: 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1、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是使用广东省农科院新的科研成果“水稻控释,肥”,按照水稻生长需要,在插秧或抛秧前,将“水稻控释肥”水作为基肥一次性施下并耙匀于耕作层中,该肥在士壤中缓慢释放,可满足水稻一生的养分需要,不再进行追肥,水稻能稳生稳长,实现增产增收的一项新技术。 该项技术在我省各地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近三年来,在我市的阳春市各镇、阳西县和阳东县的部分镇引进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