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内容摘要:
1、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是使用广东省农科院新的科研成果“水稻控释,肥”,按照水稻生长需要,在插秧或抛秧前,将“水稻控释肥”水作为基肥一次性施下并耙匀于耕作层中,该肥在士壤中缓慢释放,可满足水稻一生的养分需要,不再进行追肥,水稻能稳生稳长,实现增产增收的一项新技术。 该项技术在我省各地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近三年来,在我市的阳春市各镇、阳西县和阳东县的部分镇引进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省工增产增收的效果。 根据各地示范推广结果显示,推广该项技术平均可亩增产稻谷 斤,每亩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水稻控释肥”由于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需要,科学配制氮磷钾的比例,并加入了高科技产品“控释剂”,使肥料按照水稻的需肥规律逐 2、步释放养分,既能满足了水稻一生养分需要,又能避免了常规施肥法因掌握不好用量而出现水稻暴生暴长、易招引病虫为害和倒伏等问题。 水稻田间表现为禾苗稳生稳长,生长健壮而不贪青,叶片硬直,株型直立,病虫害发生少,后期熟色好,青枝腊秆,结实率高,谷粒饱满,谷色靓,大穗多粒,因而能增产。 “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因操作简便,容易被农民掌握,而且可减少了 35 次追肥人工,大大地减轻了水稻移栽后多次追肥的劳苦,能省工节本增效,使农民能轻松耕田,可腾出时间搞其它经济创收,深受农民欢迎,特别是水稻种植大户和亦工亦农的家庭。 它是继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后又一项省工增产的施肥技术创新,“水稻控释肥”被许多农民形象地叫做“ 3、懒佬肥”。 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的操作方法:1、掌握好水稻控释肥的施肥量胆量根据水稻产量、品种特性和田块地力确定施肥量,亩产 450 公斤常规优质品种的亩施肥量为 3540 公斤;亩产 450500公斤常规稻、杂优稻品种的施肥量为 4050 公斤;亩产 500 公斤以上高产品种的施肥量为 4555 公斤。 2、掌握好施肥操作方法水稻控释肥在水稻移栽前犁耙田后均匀撒施,施后再把肥耙匀于整个耕作层中,施肥前必须调节好田水,施肥后 3 天内避免排水和灌水。 为达到均匀施肥,使田块中每一地方都能施到肥,防止“缺穴”而出现水稻群体生长不平衡问题,建议把应施肥量等量分为两份,按纵横方向分两次均匀撒施。 专利查询。水稻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
相关推荐
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记录 实验 结果 正常状态 高浓度状态 低浓度状态 观察到的图像 液泡大小变化 原生质层位置 变小 原生质层 脱离细胞壁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 恢复原来位置 大 原生质层 紧贴细胞壁 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选择透过性膜。 (可作为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特性是: 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时间 : 1970年 人物 : Larry Frye等 实验 : 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 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 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 :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资料五 实例还有那些。 蛋白质分子 时间: 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钻孔桩施工前,将该处既有人行道、沥青路面破除换填后,外运土方垫至既有涵顶标高,作业平台需保证将来钻孔桩机械及凿除圬工机械作业,施工作业面完成后方可凿除既有 片石挡墙,凿除过程中注意与第三方(地震局)及施工单位自己的测量 相 对照 ,一旦发现楼体异常,立即停止凿除,抓紧回填。 钻孔灌注桩施工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工程要求,采 用 CZ6,动力 55kw,锤头 冲击钻机及 ZKQ800
液。 ,可见原生质缓慢收缩,逐渐出现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直到原生质收缩成球状小团,与细胞壁完全分开。 它是否支持你所作出的假设。 如果有的结果与预期有所不同,你认为应当作怎样的解释。 ,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交流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发生渗透作用的吸水或失水 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导致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
时间放置在空气中会慢慢地萎蔫,但是将萎蔫的白菜放进清水中,它又会恢复硬挺的形态。 可见,白菜也会失水和吸水。 白菜细胞的失水与吸水与红细胞相同吗。 如果不同,不同又在哪里呢。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 成熟的植物细胞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 液泡里的细胞液 细胞膜 和 液泡膜 以及 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称为 原生质层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