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出菇的管理内容摘要:

1、丝体完全成熟,并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迅速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发生子实体原基分化和生长发育,也就是进入了出菇期。 一、催蕾:香菇属于变温结实性的菌类,一定的温差、散射光和新鲜的空气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分化。 这个时期一般都揭去畦上罩膜,出菇温室的温度最好控制在 1022,昼夜之间能有 510的温差。 如果自然温差小,还可借助于白天和夜间通风的机会人为地拉大温差。 空气相对湿度维持 90%左右。 条件适宜时,34 天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就会出现白色的裂纹,不久就会长出菇蕾。 此期间要防止空间湿度过低或菌柱缺水,以免影响子实体原基的形成。 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加大喷水,每次喷水后晾至菌柱表面不粘滑 2、,而只是潮乎乎的,盖塑料膜保湿。 也要防止高温、高湿,以防止杂菌污染,烂菌柱。 一旦出现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风,降温降湿。 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的管理: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生长发育期。 不同温度类型的香菇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不同的,多数菌株在 825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在 1520,恒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发育很好。 要求空气相对湿度 85%90%。 随着子实体不断长大,呼吸加强,二氧化碳积累加快,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有一定的散射光。 夏播香菇出菇始期在秋季。 北方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菌柱刚开始出菇,水分充足,营养丰富,菌丝健壮,管理的重点是控温保湿。 早秋气温 3、高,出菇温室要加盖遮光物,并通风和喷水降温;晚秋气温低时,白天要增加光照升温,如果光线强影响出菇,可在温室内半空中挂遮阳网,晚上加保温帘。 空间相对湿度低时,喷水主要是向墙上和空间喷雾,增加空气相对湿度。 当子实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边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已八成熟,即可采收。 采收时应一手扶住菌柱,一手捏住菌柄基部转动着拔下。 整个一潮菇全部采收完后,要大通风一次,晴天气候干燥时,可通风 2 小时;阴天或者湿度大时可通风 4 小时,使菌柱表面干燥,然后停止喷水 57 天。 让菌丝充分复壮生长,待采菇留下的凹点菌丝发白,就给菌柱补水。 补水方法是先用 10 号铁丝在 4、菌柱两头的中央各扎一孔,深达菌柱长度的 1/2,再在菌柱侧面等距离扎 3 个孔,然后将菌柱排放在浸水池中,菌柱上放木板,用石头块压住木板,加入清水浸泡 2 小时左右,以水浸透菌柱(菌柱重量略低于出菇前的重量)为宜。 浸不透的菌柱水分不足,浸水过量易造成菌柱腐烂,都会影响出菇。 补水后,将菌柱重新排放在畦里,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的管理方法,准备出第二潮菇。 第二潮菇采收后,还是停水、补水,重复前面的管理,一般出 4 潮菇。 有时拌料水分偏大,出菇时的温度、湿度适宜,菌柱出第一潮菇时,水分损失不大,可以不用浸水法补水,而是在第一潮菇采收完,停水 57 天,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直接向菌柱喷一次大水,让菌柱自然吸 5、收,增加含水量,然后再重复前面的催蕾出菇管理,当第二潮菇采收后,再浸泡菌柱补水。 浸水时间可适当长些。 以后每采收一潮菇,就补一次水。 北方的冬季气温低,子实体生长慢,产量低,但菇肉厚,品质好。 这个季节管理的重点是保温增温,白天增加光照,夜间加盖草帘,有条件的可生火加温,中午通风,尽量保持温室内的气温在 7以上。 可向空间、墙面喷水调节湿度,少往菌柱上直接喷水。 如果温度低不能出菇,75%,养菌保菌越冬。 春季的气候干燥、多风。 这时的菌柱经过秋冬的出菇,由于菌柱失水多,水分不足,菌丝生长也没有秋季旺盛,管理的重点是给菌柱补水,浸泡时间 24 小时,经常向墙面和空间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90%。 早春要注意保温增温,通风要适当,可在喷水后进行通风,要控制通风时间,不要造成温度、湿度下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