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冻害及其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空气大规模入侵,造成当地气温 24 小时急剧下降 10 度以上,最低温度在零下 5 度以下,此时已经拔节的麦田最容易受冻,严重时主茎和大分蘖冻死,心叶干枯、对产量影响最大,受冻较轻时,仅叶片黄白干枯,主茎和大分蘖未死,对产量影响不大。 1、产生冻害的原因一是选用的春性、半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冬前通过了春化阶段,抗寒胜显著下降。 二是播量过大,底施氮肥过量,形成了疙瘩苗,稠旺苗,弱而不壮,因植株体的积累与储存的糖分少,抗寒性降低,容易受冬。 三是在冬暖情况下,麦苗未经受抗寒锻炼,突遇降温,极晚遭受冻害。 2、补救措施当发现冻害麦田,仅主茎和大蘖受冻而死,不要轻易毁掉,只要加强肥水管理,未死的小蘖和蘖芽仍可 3、生长发育,成有效分蘖,亦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胜氮肥,每亩施尿素 10 公斤,缺磷地块可与磷酸二铁混合施入,拔节期每亩再追施尿素 斤。 对出现未有死蘖现象的一般受冻麦田、早春应及时划锄,提高地温,促进返青,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提高成活率。 受冻麦田易发生早衰,拔节期或挑旗期、视麦田长势,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二、早春冻害(倒春寒)立春后小麦即进入返青拔节阶段、因拔节后的小麦完全失去抵抗零度以下低温的能力,止时若寒潮来临,可使地表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极易发生霜冻为害。 早春麦田冻害,叶片似开水烫过,经太阳照射后,便逐渐干枯,处于发育的幼穗分生细胞对低温的反应较叶细胞敏感,故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