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2-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ppt同步课件内容摘要:

之间 , 便于计数。 (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将培养基平板放置于 温室中培养 1~ 2d, 每隔 统计一次 数目 , 最后选取数目 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4)细菌的计数 当菌落数目稳定时 , 取同一条件下的至少 个平板进行计数 , 求出 , 并根据所对应的 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 稀释程度 菌落数目 30~ 300 30~ 37 ℃ 24h 菌落 稳定 3 平均值 稀释度 2. 操作提示 (1)无 菌操作 ① 取土样的用具在使用前都需要。 ② 应在 旁称取土壤。 并在 附近将土样倒入锥形瓶中 ,塞好棉塞。 ③ 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 , 每一步都要在 旁操作。 (2)做好标记 本实验使用的平板和试管比较多 , 为避免混淆 , 最好在使用前就。 灭菌 火焰 火焰 火焰 做好标记 3. 课题延伸 细 菌合成的 将尿素分解成 , 使培养基的 增强。 在以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培养细菌 , 若指示剂变 , 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 脲酶 氨 碱性 尿素 酚红 红 分解尿素 [思维激活 2] 分离尿素细菌的培养基为何能起到选择作用。 提示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氮源 , 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尿素作氮源 , 但尿素细菌却可以尿素作氮源 , 因此 ,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 , 唯有能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方可生长繁殖 , 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繁殖而被淘汰 , 因而该培养基可起到筛选尿素细菌的作用。 1.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 (1)分 离的原理 ① 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够分解尿素 , 是因为它们体内能合成脲酶。 这种物质在把尿素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② 实验室中微生物筛选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 (包括营养 、 温度 、 pH等 ), 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③ 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中的氮源只有尿素 , 理论上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在上面生长。 (2)尿素细菌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 → 样品稀释 → 取样涂布 → 微生物培养 → 观察并记录结果→ 细菌计数 2. 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 (1)显 微镜直接计数法 ① 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 , 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 ② 方法:用计数板计数。 ③ 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间接计数法 (活菌计数法 ) ① 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 , 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 ,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 , 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② 操作 a. 设置重复组:同一稀释度下 , 至少涂布 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 ,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 分析结果时 , 需考虑重复组的结果是否一致 , 结果明显不一致 , 意味着操作有误 , 需要重新实验。 b.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 , 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 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③ 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C/V M, 其中 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 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 /mL, M代表稀释倍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