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pt同步课件内容摘要:

  1  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 2  培养皿:干热灭菌 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 50 ℃ 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2.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 (1)原理 微 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就是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或涂布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 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或孢子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 将单个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 经培养后 , 即可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种。 (2)方法步骤 微生物的分离包括样品稀释 、 划线或涂布及培养三个步骤 ① 梯度稀释操作 (如图 1) 图 1 微生物分离操作流程图 a. 将分别盛有 9 mL水的 6支试管灭菌 , 并按 101~ 106的顺序编号。 b. 用移液管吸取 1 mL已培养的菌悬液 , 注入第二支试管中。 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 , 吹吸三次 , 使菌悬液与水充分混匀。 c. 从 101倍稀释的试管中吸取 1 mL稀释液 , 注入 102倍稀释的试管中 , 重复第 2步的操作。 以此类推 , 直到完成最后一支试管的稀释。 注意:移液管需要经过灭菌。 操作时 , 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 1~ 2 cm处。 ② 划线或涂布 平板划线分离法:在近火焰处 , 左手拿皿底 , 右手拿接种环 , 挑取大肠杆菌培养液在平板上划线 , 常用的划线方法有平行划线和连续划线两种。 平行划线时 , 每转一个角度烧一次接种环。 划线完毕后 , 盖上培养皿盖 , 做好标记。 图 2 划线示意图 涂布分离法:取 3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写上 10- 10- 5和 10- 6三种稀释度,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相应稀释度的稀释液各 mL,放入已标记好的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室温下静置 5~ 10 min,使菌悬液吸附进培养基(图 3)。 ③ 培养 将划线或涂布接种的平板倒置于培养箱或温室中 37 ℃ 培养 16~ 24 h, 即可长出单菌落 (图 4) 图 3 涂布法示意图 图 4 斜面接种法 (3)结果分析 ① 确认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 为确认培养基制备是否合格 , 需设置对照实验 , 即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 37 ℃ 恒温箱中 , 培养 12 h和 24 h,观察现象并记录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 1~ 2 d后无菌落生长 , 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 , 否则实验失败需要重新制备。 ② 接种操作成功的标准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 、 形状 、 大小基本一致 , 并符合该菌菌落的特点 , 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 , 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要求 , 实验失败 , 需要分析原因 , 再次制备。 特别提醒 (1)进行划线时最后一区和第一区不可接触。 (2)平板划线各次灼烧接种环的目的。 平板划线操作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灼烧灭菌 , 划线操作结束仍需灼烧接种环 , 每次灼烧目的不同。 (3)灼烧接种环之后 , 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 , 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第一次灼烧 每次划线之前灼烧 划线结束 目的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灼烧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 种,使每 次划线的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 划线结束后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 巩固 2】 下 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B. 每次划线前 , 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C.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 , 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D. 划线结束后 , 灼烧接种环 , 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 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解析 平板划线操作中 , 接种环取菌种前灼烧的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 以后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后残留的菌种。 划线结束仍需灼烧接种环 ,是为了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 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从第二次划线开始 , 每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答案 C 【 例 1】 氯 苯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其不易降解,会污染环境。 某研究小组依照下列实验方案 (图 1)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氯苯的微生物 SP1菌。 培养基配方如表 1。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类型 图 1 表 1 培养基的组成 蛋白 牛肉 液体培 养基 胨 /g 膏 /g 氯苯mg 氯化钠g 硝酸铵g 无机盐 ( 无碳 ) 蒸馏水L Ⅰ 号 1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