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干热风害内容摘要:
2、间 32以上天气持续 5 天,则发生干热风害。 病因在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遇有高温、干旱和强风力是发生干热风害的主要原因。 在此阶段,遇有 25 天的气温高于 32,相对湿度低于 30%,风速每秒大于 23m 的天气时,小麦蒸发量大,体内水分失衡,籽粒灌浆受抑或不能灌浆,造成小麦提早枯熟。 如淮北冬麦区小麦在正常情况下,上下午各具 1 次开花高峰。 受干热风影响后,上午开花量减至 下午占 这是因为白天气温高,相对湿度低于 41%,植株体内水分蒸腾量大,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上、下午开花形成两个高峰的需查,只好转向夜间。 除此而外,受干热风影响,与正常年份相比灌浆期缩短 5 天,灌浆高峰提早 3 天,灌浆 3、量减少 6g,芒角增加 2040 度。 三是由于地上部水分大量蒸发,根系老化,水分供应跟不上,叶片生活力衰退,养分转移受阻,造成叶片昼卷夜开或昼夜卷缩不展开,直至青枯而死,收获期提早 710 天。 此外试验表明春小麦中,高中秆品种比短秆抗干热风能力强、长芒一般比无芒或顶芒品种抗干热风能力强、穗下茎长的品种较穗下茎短的品种抗逆性强。 至于蜡质茸毛多的品种,在干旱生态环境中是抗旱品种,但在灌溉条件下,则不抗干热风。 防治方法(1)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施肥不仅能保证供给植株所需养分,而且对改良土壤结构,蓄水保墒,抗旱防御干热风起着很大作用。 (2)加深耕作层,熟化 4、土壤,使根系深扎,增强抗干热风能力。 (3)在干热风害经常出现的麦区,应注意选择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 冬小麦如西农 88 号,郑州 941,豫麦 1864,豫麦 39、37、12 号,陕农7859,不相上下安 8 号,宛 7107,冀麦 40 号,晋麦 49 号、51 号、52 号,皖麦 25 号等品种抗干热风。 春泪科如红芒、晋 2148、晋 5001、临麦 30 号、龙辐麦 7 号、定丰 3 号等品种抗干热风。 (4)抗旱剂拌种。 667抗旱剂 1 号 50中拌 种。 也可用万家宝 30g,加水 3000g 拌 20g 麦种,拌匀后晾干播种。 (5)适时早,培育壮苗,促小麦早抽穗。 适时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小麦干热风害
相关推荐
10~ 12 30~ 35℃ 7~ 8 充气 4. 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1)检验 方法:发酵是否有酒精产生 , 可用酸性 溶液来检验。 (2)检验原理: 条件下 , 重铬酸钾和酒精反应呈 现。 [思维激活 3] 你 如何确认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提示 可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 , 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 pH做进一步的鉴定。 重铬酸钾 酸性 灰绿色 1. 果酒
水量过高 , 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 , 且腐乳不易成形;若含水量过低 ,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 毛霉的代谢离不开水。 (2)温度的控制:温度 15~ 18 ℃ , 适合毛霉生长。 (3)发酵时间:宜控制在 6个月左右。 2. 传统腐乳制作与现代腐乳生产的区别 (1)传 统腐乳制作不需要灭菌 , 现代腐乳生产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 (2)传统腐乳制作的菌种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 1)各种菜洗净并切成 3~ 4cm长的小块。 ( 2)将泡菜坛洗净,并用热水洗坛内壁两次。 ( 3)将各种蔬菜、盐水、糖及调味品放入坛,混合均匀。 如果希望发酵快些,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 1分钟后入坛,再加上一些白酒。 ( 4)将坛口用水封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 5)泡菜发酵 • ① 准备白菜、萝卜、葱、辣椒、蒜等材料。 • ② 切好萝卜、葱、蒜泥、辣椒末等,准备往白菜芯里放。 • ③
D正确。 [答案 ] C 2 . (201 4 重庆卷, 2)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下列叙述 错误. .的是 ( ) A .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 .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
1. 精子的发生 (1)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 (2)时间:从初情期到生殖机能衰退阶段。 (3)过程:精子的发生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 ,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 位于曲细精管管壁的精原细胞进行数次有丝分裂 , 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 , 其中部分精原细胞进一步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第二阶段:初级精母细胞连续进行两次分裂 (即减数分裂 , 包括 MⅠ
(2)过程 ③ 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 , 旨在让重组质粒中的 T- DNA片段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 , 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 目的是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培养基中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 , 利于根的分化 , 抑制芽的形成 , 反之 , 有利于芽的分化 , 抑制根的形成。 因芽顶端可合成生长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