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黑颖病内容摘要:

2、脂平面上菌落生长不快,呈蜡黄色,圆形,表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稍隆。 生长适温 2426,高于 38不能生长,致死温度 50。 该菌有许多致病型,除小麦专化型外,还有为害大麦、黑麦的专化型。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种子带菌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 病残体和其它寄主也可带菌,是次要的。 病菌从种子进入导管,后到达穗部,产生病斑。 病部溢出菌脓具大量病原细菌,借风雨或昆虫及接触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 高温高湿利于该病扩展,因此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降雨频繁,温度高发病重。 防治方法(1)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处理采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变温浸种法,2832浸 4 小时,再在 53水中浸 7 分钟。 也可用 15%叶青双胶悬剂 3000mg/种 12 小时。 (3)发病初期开始喷洒 25%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每 6672 用 100150g 对水 5060L 喷雾 23 次,或用新植霉素 4000 倍液效果也很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