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同步课件内容摘要:

产生透明圈 培养微生物 刚果红 颜色 倒平板 2. 课题延伸 (1)为 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 , 需要进行 的实验 , 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 和 两种。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 一般采用。 发酵产纤维素酶 液体发酵 固体发酵 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 进行定量测定 [思维激活 2] 由 “ 选择培养 ” 实验操作过程请你推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异化类型是需氧型还是厌氧型。 提示 由选择培养操作中 “ 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 ” 可推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异化类型为需氧型。 1.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流程 2.两种刚果红染色法比较 项目 内容 方法一 方法二 过程 培养基长出菌落 → 覆盖CR ――→ 10 ~ 15 m in倒去 CR → 加入 NaC l 溶液 ――→ 15 m in倒掉NaC l 溶液 → 出现透明圈 配制 CR 溶液 → 灭菌 →按照 1 m L CR /200 m L培养基比例混匀 → 倒平板 → 培养 → 出现透明圈 优点 显示出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 缺点 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① 由于琼脂、土豆汁中均含有淀粉类物质,可能使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形成透明圈,即假阳性反应; ② 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会降解刚果红形成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 特别提醒 (1)本实验方案中应设置普通培养基 (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作为对照实验。 (2)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先经选择培养 , 其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然后经梯度稀释后 , 再涂布到鉴别培养基上。 【 巩固 2】 下 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的叙述 , 错误的是 ( )。 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 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 , 但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少 C. 经稀释培养后 , 用刚果红染色 D. 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解析 经选择培养后 , 再经稀释 , 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选择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 ,用刚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选择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答案 A 【 例 1】 微 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 )。 A. C1酶和 Cx酶 B. 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 Cx酶和葡萄糖苷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