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秋种技术内容摘要:
2、冬菜。 次年 4 月上中旬收越冬菜后在高畦上种 2 行棉花(或2 行西瓜),每亩 35004000 株(西瓜亩留苗 850 株左右)。 (3)小麦、越冬菜、生姜间作套种技术:按 18 米宽作畦,畦面种 2 行宽幅小麦,畦背上种l 行小麦,行间种越冬菜(菠菜、薹菜等),次年收越冬菜后,于“谷雨”至“立夏”期间在畦面上套种 3 行生姜,行距 60 厘米,株距 20 厘米,种块 75 克左右较好,每亩用种 350400 公斤。 小麦收获时只割麦穗,留 50 厘米高的麦秸作为给生姜遮荫的“影草”。 (4)小麦、越冬菜、黄烟、秋菜间作套种技术:每 2 米为一个种植带,整成 1 米宽的高、低畦各一个。 低畦秋种 6 3、 行小麦,高畦种越冬菜。 次年“立夏”前收获越冬菜,5 月上旬移栽 2 行黄烟。 麦收后结合黄烟中耕、灭茬,于“立秋”前后垄种 2 行萝卜、大白菜等秋菜。 (5)小麦、大蒜、玉米、大豆(或绿豆)间作套种技术:秋种前制成宽 1 米的大畦和07 米的小畦。 9 月下旬于小畦内播种 4 行大蒜,株行距 012012 米。 10月 1 日前后于大畦内播种 6 行小麦,行距 02 米。 5 月上旬在大蒜两侧各套种一行增产潜力大的紧凑性玉米,每亩 3500 株。 小麦收获后形成 12 米和 05米宽的大小行,于大行内播种 2 行大豆或绿豆。 增加耕翻深度和有机肥用量(一)增加耕翻深度。 研究表明,对土壤实行大犁深耕可以打破 4、犁底层,加深活土层,增强纳雨蓄墒能力,有利于小麦根系发育和提高产量。 一般在耕深 45厘米以内,每深耕 3 厘米,每亩可增加有效蓄水 5 方左右,亩增产小麦 1525公斤。 但近年来我省用旋耕犁以旋代耕的面积较大,这种旋耕犁耕作层太浅,一般不足 15 厘米。 还有部分机耕地,由于机耕手受经济利益驱动,往往耕的深度不够。 这样年复一年,使犁地层加厚,耕层变浅,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小麦产量。 因此,今年秋种,各地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尽量增加耕翻深度,努力扩大机械深耕面积。 秋耕宜早不宜迟,要在秋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机械耕翻,防止跑墒,并蓄积秋季降水。 对于土层深厚的高产田,耕深要达到 6、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一是发动群众,大力积攒农家肥;二是大搞秸秆还田。 各地可通过秸秆机械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和催腐剂沤制秸秆还田等途径,努力扩大秸秆还田面积。 三是有条件的地区,农业部门要和城建、环卫等部门合作,搞好“城肥下乡”工作,以增加有机肥供应量,但施用时要注意将有机肥充分发酵、腐熟。 一般要求高产田亩施有机肥 30004000 公斤,还田麦秸、麦糠等 200 公斤,或鲜玉米秸 800 公斤左右;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 25003000公斤,还田麦秸(糠)100200 公斤,或鲜玉米秸 500800 公斤。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要注意合理施用化肥,重点调整好氮磷配比,以提高肥效。 一般高产田要“控 7、氮、稳磷、增钾、补充中微量元素”,氮磷钾配比为1:06:0507,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补充硅、钙、锌、硼、锰等中微量元素;中产田要“稳氮、增磷”,氮磷配比为 1:075;低产田要“增氮、增磷”,氮磷配施,比例为 1:1。 底化肥的施用量,一般地块可亩施标准氮肥3040 公斤,标准磷肥 5075 公斤,钾肥 1520 公斤,锌肥 15 公斤左右。 施用化肥时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并做到集中施与分层施相结合。 即将基肥总量的 5060作犁底肥,4050待整好畦后播种前串施于畦内,入土深度 5 厘米左右,要坚决杜绝地表撒施。 扩大区域化种植面积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面积及适期适量足墒播种面积(一)扩大区域化 8、种植面积。 前些年,我省小麦生产由于实行了统一供种、“125”工程、良种产业化工程等,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品种质量和纯度均列全国先进行列。 但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不少地方乱引、乱种新品种(系),新一轮的品种“多、乱、杂”现象正在抬头。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 尤其是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地区,更要走“以销定产,区域化种植,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各地要在认真搞好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种植面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用粮单位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要整乡镇或整村集中连片种植一个品种,采用“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运营模式,以防止混杂,保证品质的稳定性。 9、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用上,要根据加工企业的需要,种植产量高,品质稳定,符合加工企业要求的各类专用品种,并要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 今年秋种,面包小麦以种植烟农 19 号、济南 17 号、淄麦 12 号、2 为主,面条小麦主要推广济麦 19 号、烟农 15,95021、潍 64225 等。 旱地主要推广山农优麦 2 号、烟农 19 号等。 普通小麦的品种布局要做到因地制宜,区域化种植。 要按照“品种类型与生态区域相配套,地力与品种产量水平相配套,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宜播期相配套,水浇条件与品种抗旱性能相配套,高产与优质相配套”的原则,搞好品种布局。 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实行统一供种,做到区域化集中连片种植,以提 10、高良种纯度,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 一般高产田可选用鲁麦 22 号、鲁麦 23 号、济宁 13 号、鲁麦 21 号等品种;中产田可选用鲁麦 21 号、济南 16 号、鲁麦 14号等品种;旱地可选择鲁麦 21 号、烟农 18 号、莱州 3279、鲁麦 19 号等;晚茬麦可选用适于晚播早熟的鲁麦 15 号、鲁麦 20 号、金铎 1 号等品种。 (二)扩大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面积。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等种子处理技术,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为害,夺取苗全、苗匀、苗壮的有效措施。 因此,各地要努力扩大种子处理面积。 实行药剂拌种时,要注意尽可能地使用高效、安全、生态型农药,以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小麦优质高产 12、1、适期播种。 小麦播种是否适时,对培育冬前壮苗与获得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温度是决定小麦播种期的主要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814时,为我省小麦的最佳播种期。 其中,冬性品种为1816、半冬性品种 1614,冬前壮苗积温 570650,一般我省小麦的适宜播期应以 10 月 1 日10 月 10 日为宜。 在适宜播期内,旱薄地、粘土涝洼地及冬性品种可适当早播,地力高、砂土地和偏春性品种,可适当晚播;同一品种可先播低产田,再播中产田,最后播高产田。 2、适量播种。 小麦的适宜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而定。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应适当减少播量;分蘖力弱、成穗率低的品种, 13、应适当增加播量。 早播麦田,应适当减少播量;晚播麦田,应适当增如播量。 高产麦田,应适当减少播量;低产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 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各类麦田的适宜基本苗为:精播高产麦田,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 812 万,成穗率低的品种适当增加播量;半精播中产田每亩 1215 万;旱作麦田每亩 1216万;晚茬麦田每亩 2030 万;独秆麦田每亩 4050 万。 3、足墒播种。 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 7080。 墒情不足的地块,要及时造墒,水浇条件好的地区要大力推广整畦后灌水蜇实技术。 若秋种前遭受涝灾,要及时排水散墒。 千万不能因为抢进度而降低播种质量。 在适期内,应掌握“宁可晚播,也要足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专利查询。小麦秋种技术
相关推荐
B C D 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 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 AAaaBbbbCCCc,那么它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A、 B、 3 C、 4 D、 8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办法: 图形题就看相同形态染色体的条数 基因型题就看同种类型字母的个数 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 • 思考讨论 3: • 单倍体只含有 1个染色体组吗。 •
然属于反对者的观点。 [答案 ] A 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 , 下列哪项不符合乎道德规范( ) A. 利用试管婴儿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救治病人 B. 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设计畸形胎儿 , 以供展览 C. 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 D. 设计试管婴儿 , 不一定非考虑他的性别 [答案 ] B [解析 ] 设计试管婴儿不同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
原理: 基因突变 方法: 优点: 产生 新基因 和 新的性状;能提高变异的频率;后代变异性状能较快稳定,加速育种进程。 物理方法(如 x 射线, 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化学方法(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太空育种(微重力、高真空等) 黑农大豆 局限: 具有不确定性;有利变异 少 ,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工作量大。 三、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原理
而来的个体 • 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称为二倍体 (2n);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统称为多倍体。 – 果蝇、玉米、洋葱就是二倍体。 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以上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 香蕉就是三倍体 – 马铃薯是四倍体 –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 八倍体的黑小麦 多倍体产生的原因 成因一 (主 ): 有丝分裂过程中 ,纺锤体形成受到破坏 . 成因二: ♀ 减数分裂
保密 参与招标 投标活动的各方应对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的商业和技术等秘密保密,违者应对由此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语言文字 除专用术语外,与招标投标有关的语言均使用中文。 必要时专用术语应附有中文注释。 计量单位 所有计量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3 踏勘现场(本次招标投标人自行踏勘现场)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组织踏勘现场的,招标人按投标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时间
术人员及其特定权益进行保护是人类社会进入( A)社会后才全面发展的。 A. 资本主义社会 B. 封建社会 C. 社会主义社会 D. 奴隶社会 1 ( A)是知识产权的最本质特征,是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的根本区别所在 A. 客体的无形性 B. 权利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 C. 法律效力在时空上的有限性 D. 相对垄断性 1 贸易的前提是( C) A. 资源稀缺 B. 扩大差距 C. 存在差距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