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在江淮黄淮麦区蔓延内容摘要:

2、466 万亩,达标面积 200 万亩,淮北西北部地区病情重于去年同期,其他地区田间病情较常年和去年同期偏轻。 病田率,全省平均 60%,淮北70%80%;病株率,全省 1%6%,淮北 8%28%。 安徽发生 800 万亩,已防治 300 万亩。 全省病田率 50%90%,病株率10%20%,病情指数 24,沿淮和淮北主产麦区发病较重。 湖北发生 100 万亩,已防治 50 万亩。 全省平均病田率 病情指数 要发生在鄂东、鄂北和江汉平原。 山东发生 2000 万亩,达标面积 500 万亩,病情处于始发期,平均病株率 病情指数 西发生 38 万亩,尚处于零星发生期,全省平均病田率 病情指数 、原因分析1黄淮和 3、华北麦区秋苗发病普遍去年秋季,河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等纹枯病主发生省份播种量大,土壤墒情好,导致小麦长势旺、密度高,冬前纹枯病发生基数高。 其中,河南病田率一般为 20%45%,最高达 90%,高于去年和常年均值;病株率一般为2%19%,最高达 44%。 安徽病田率一般为 20%左右,淮北部分地区高达 90%;病株率一般为 较前 3 年同期平均值增加 山东平均病株率为 6%。 河北平均病田率 最高 70%;平均病株率 最高 2早春江淮和黄淮麦区田间湿度有利发病,小麦抗病性下降冬季湖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降水充足,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早春纹枯病发生和病情上升。 部分地区小麦遭受不同程度冻害,抗病能力下降,更易遭受病害侵染,且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多为感病品种。 三、未来趋势分析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3 月份,黄淮和江淮主产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适宜纹枯病发生蔓延。 江淮东部的江苏大部、安徽东部等地降水偏多,黄淮麦区土壤墒情好,有利于纹枯病在以上麦区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因此,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麦区,在小麦拔节后期至孕穗期(3 月中下旬至 4 月上中旬),纹枯病将出现发病高峰,病情迅速扩展和侵茎,严重度明显上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