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黄菇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黄菇,系近年驯化的野生品种,至今尚无形成规模化生产,偶有少量上市。 基料准备基本配方:棉籽壳 250 公斤,过磷酸钙 5 公斤,石膏粉 4 公斤,尿素1 公斤,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袋)1 袋。 注意要点:配料时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尽量调高基料含水量;播种后菇棚温度保持在 2025。 菇棚处理连续喷洒 2 遍百病去无踪,间隔 2 天,按每 20 平方米一袋的用量,进行地毯式喷洒以杀灭杂菌病原菌。 高温时段,可配合施用杀虫剂。 注意要点:喷药后密闭菇棚,除去草苫等覆盖物,通过晒棚,使药剂在高温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 装袋播种一般在 8 月播种,该时段气温较高,如栽培技术水平较高,菇棚条件较好时,可采取生料 2、栽培,配方同上;如感觉没有把握,可采取发酵料栽培,在上述配方中加入石灰粉 35 公斤,完成发酵后,再将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兑水后均匀喷入,搅拌均匀后即可装袋播种。 发菌管理可按平菇发菌进行管理。 完成发菌后,继续进行后熟期发菌。 低温季节,在温度较高时应采取降温、通风等措施,注意严格避光,尽量少接受外部条件刺激,使菌丝继续进行营养生长。 一般 15 天左右,菌袋内生物能量可达最大积蓄量,为出菇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菇棚及栽培环境等条件,每 37 天喷洒一遍百病去无踪 8001000 倍液。 要喷向墙体、地面、通风口等,尽量不要直接喷洒菌袋。 出菇管理一般秋季气温较高,可满足子实体对温度的要求,无需人工调控。 相对空气湿度应保持在 85%95%。 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使菇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 采取揭草苫或开灯等措施,使菇棚内的光照强度保持在 500 勒克斯左右。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