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ppt导学课件内容摘要:

.交代秦晋之军分驻两处,为下文烛之武能赴秦营单独拜见秦伯埋下了伏笔。 B .交代秦晋之军分驻两处,表明弱小的郑国同时受到两个大国的围攻,可见当时的形势危急。 C .交代秦晋之军分驻两处,表明郑国离间秦、晋有机可乘。 D .交代秦晋之军分驻两处,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方便。 二、阅读课文第 2 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1) 辞.曰: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 ( 2) 今老矣,无能为也 已.。 ( 3) 许之. .。 明确: ( 1) 辞:推辞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2)已同 “ 矣 ” ,了 ( 3) 许:答应 之:代词,这件事 2 .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 1)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译文: ( 2) 是寡人之过也。 译文: 明确: ( 1) 佚之狐对郑伯说。 ( 状语后置句。 ) ( 2) 这是我的过错。 ( 判断句,用 “ 也 ” 表判断。 ) 环节二:把握文意 3 .下列各句中属于侧面表现烛之武非凡能力的一句是 ( ) A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解析: A 项佚之狐之言,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符合题干要求。 B项是烛之武推辞之言。 C 、 D 两项属于郑伯诚恳地道歉与分析形势。 答案 : A 4 .对本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段一方面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另一方面也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 B .作为国君的郑伯能接受佚之狐的规谏,可见他是一位敢于负责、勇于自责的国君。 C .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 “ 辞 ” 后 “ 受 ” ,既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也有故意刁难郑伯之意。 D .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本段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做了必要的铺垫。 解析: 本段中烛之武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句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没有故意刁难之意。 答案 : C 三、阅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夜.缒而出 (2) 敢以烦 执事. . (3) 越国以 鄙远. . (4) 焉用 亡.郑以 陪.邻。 (5) 邻 之厚. .,君之 薄.也。 (6) 若舍郑 以为东道主. . . . . ( 7) 行李. .之往来, 共.其 乏困. .。 ( 8) 朝.济而 夕.设版焉 ( 9) 若不 阙.秦,将 焉.取之 ( 10) 唯.君 图.之 ( 1 1) 秦伯 说.,与郑人盟 明确: ( 1)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 2) 执事:办事的官吏 ( 3) 鄙:名词用作动词 ( 意动用法 ) ,把 „„ 当作边境 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指郑国 ( 4) 亡:使动用法,使 „„ 灭亡 陪:增加 ( 5)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力量变雄厚,变薄弱 ( 6) 以为:古今异义词,把 „„ 当作 东道主:古今异义词,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 7) 行李:古今异义词,出使的人 共:通 “ 供 ” ,供给 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东西 ( 8) 朝,夕:在早上,在傍晚 ( 9) 阙:使动用法,使 „„ 减少、侵损、削减 焉:哪里 ( 10)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图:考虑 ( 1 1) 说:通 “ 悦 ” ,高兴,读 yu232。 2 .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 1) 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 (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译文: 明确: ( 1)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 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 ) ( 2)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 介词结构后置,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 环节二:把握文意 3 .下列各句不属于烛之武从对秦国有 “ 利 ” 的角度巧攻心理的一句是 (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解析: C 项是从对秦国有 “ 害 ” 的角度分析形势。 答案 : C 4 .对本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烛之武充分陈述了秦、晋、郑之间的三角利害关系,准确、深刻而又独到,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把握了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准确地利用了对方心理,恰如其分地引导了秦伯的思路。 B .烛之武游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首先,坦言知亡,避其锐气;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其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亡郑只对晋有利。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C .烛之武游说的成功还取决于语言的得体。 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本是求人,却能够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可谓是有理有利有节有体,从而出色地完成了游说使命。 D .烛之武对秦、晋两国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他见秦穆公之后,只字不提郑国利益,在以 “ 利 ” 攻其心理,以 “ 害 ” 巧析形势的同时,始终不忘离间两国关系,始终用历史事实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 解析: 烛之武在 “ 亡郑 ” 还是 “ 舍郑 ” 的利害分析上,他的挑拨离间是隐性的,不是 “ 始终用历史事实赤裸裸地 ”。 答案 : D 四、阅读课文第 4 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1) 微夫人. . .之力不及此。 ( 2) 因.人之力而 敝.之。 ( 3) 失其所与,不 知. ( 4) 亦 去.之 明确: ( 1) 微:没有 夫人:古今异义词,那人 ( 2) 因:依靠 敝:损害 ( 3) 知:通 “ 智 ” ,明智 ( 4) 去:离开 2 .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 明确: 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 判断句。 ) 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