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第1课时内容摘要:

鲜明。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 , ‚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 ( 未在词中点明 ) 是暗含的对比。 7. 这首词与一般写秋的诗文相比 , 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思路 点拨】 回忆古今中外一般文人书写秋天的诗文 , 分析这些诗文普遍的情感基调 , 再通过这首词的内容 , 特别是所选择的意象来分析作者的情感。 【与你交流】 在词人笔下 , 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 , 但寒而不悲 , 反而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 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美 , 一种催人奋发、给人力量的美。 词人面对这样的秋景发出了‚问苍茫大地 , 谁主沉浮‛的浩叹 , 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 为‚寒秋‛景象注入了新的情感。 校园游记 —— 绘校园秋景 在《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 , 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湘江秋景图。 恰巧现在正是秋天 , 同学们告别了原来就读的学校 , 踏进了高中的新校园 , 那么 , 你对新校园的一楼一亭、一草一木是否有所观察呢 ? 请对新校园进行观察 , 写一篇 30 0 字左右的校园游记。 看看谁写得最准确 , 最生动。 【活动说明】 高一学生刚刚踏进新校园 , 对新校园应该会充满好奇。 当拿到这一活动任务后 , 学生又有了进一步想要了解的兴趣和动力 , 在校园里走上一两圈不是什么难事 , 但难的是如何抓住校园景物的特点。 该游记无疑以描写为主 , 而描写得成功与否 , 则要看学生是否抓住了景物特征 , 是否把握了描写的角度和层次。 学 生展示时可以让全班同学进行评比 , 看看谁的观察更加细致准确 , 描写更加生动传神。 【成果展示】 修辞手法 设问 设问 , 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 即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 , 故意先提出问题 , 自问自答。 正确地运用设问手法 , 能引人注意 , 启发思考。 有助于文章层次分明 , 结构紧凑。 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可以突出某些内容 , 使文章起波澜 , 有变化。 【示例】 1. 啊 , 是谁 , 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 ? 是谁 , 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 ? 是一个青年人。 ( 峻青《乡音》 ) 2. 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 , 他左手拿着刀 , 右手也拿着刀。 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 , 也拿起刀来。 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 这个调查研究很重要。 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了 , 我们就要调查一下。 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 是刀。 刀有什么用处 ? 可以杀人。 他要拿刀杀谁 ? 要杀人民。 ( 毛泽东《抗日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 3. 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 , 五千五百人 , 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 咱们厂 , 八千九百人 , 年产一百二十万千瓦。 这说明什么 ? 要求我们干什么 ? (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 4. 老岩不是要在南方过年么 ? 为什么提前回来了 ? 一推门 , 我就看到了一个奇迹 : 一把赭色的样式古朴的陶土瓦壶 , 在蜂窝炉上咝咝地冒着水汽。 ( 叶文玲《心香》 ) [ 鉴赏 ] 前面两个例句中 , 作者先故意设问 , 然后再自己回答 ,是为了提醒读者注意 , 引起读者深入思考。 后面两个例句中 , 作者问而不答 , 目的是让读者去联想 , 去回味。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我们在运用时 , 首先要对问题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 心中有数 , 然后才能做到善问善答。 还要立足全局 , 当问则问 , 不当问则止 , 这样才能使行文不呆板 , 有波澜。 文学常识 词牌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 , 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 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 , 或按词制调 , 或依调填词。 曲调即称为‚词牌‛ , 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后 , 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 人们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的 , 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 , 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 词牌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 有的词牌原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 , 据说唐代大中初年 , 女蛮国进贡 , 她们梳着高髻 , 戴着金冠 , 满身璎珞 ( 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 ), 像菩萨 , ‚菩萨蛮‛因此得名。 有的是摘取词中字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 , 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 , 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 , 又叫‚秦楼月‛。 还有的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欸乃曲》咏的是泛舟 , 《渔歌子》咏的是打鱼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更漏子》咏的是夜……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 , 就是说 , 词牌同时也是词题 , 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 , 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 , 因此 , 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例如《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 , ‚沁园春‛是词牌 ( ‚沁园春‛调名源于汉朝窦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 ),‚长沙‛是词的标题。 在这种情况下 , 词题和词牌没 有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 , 也不讲到沙。 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 , 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阅读下面这首词 , 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 白浪滔天 ,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 往事越千年 , 魏武挥鞭 ,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 1954 年夏 ) 1. 分别概括本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答 : [ 答案 ] 上阕写大雨中的海面景象 , 表现出对渔民的关心之情。 下阕追忆曾来到这里的曹操 , 感慨社会的沧桑巨变。 2. 结合上下文 , 赏析‚挥鞭‛一词。 答 : [ 答案 ] ‚挥鞭‛不但准确地概括了曹操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 而且作为瞬间动作 , 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