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的防治内容摘要:

斑病发病特征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为害玉米较重的一种叶部病害,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 初为白色至黄色小斑,渐渐变成褐色或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隆起成疱状,有时相互愈合成不规则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 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褐色粉末。 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茎上病斑多发生于节的附近,遇风易倒折。 防治方法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用 20%粉锈宁乳油 30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果利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25%敌力脱乳油 1500 倍液喷洒,每隔 710 天喷一次,喷 23 次;若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则效果更好。 喷药时,要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和叶鞘。 另外,玉米生长期要注意合理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及时深翻,减少越冬菌源。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