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化学除草防治效果差的原因内容摘要:

1、药不准确。 由于农民群众对杂草的种类和除草剂的杀草对象了解不清,不能对草下药,造成部分杂草防效差或根本没有防除效果。 2、麦茬麦秸影响。 目前大部分麦田采用机械收割,麦秸麦糠全部散落在田内,麦茬高度一般在 20 厘米左右,且不灭茬就播种玉米,喷施的除草剂药液多粘附在麦茬麦秸和麦糠上,土壤表面和杂草接收到的药液较少,起不到封闭地面和杀草的作用。 3、干旱影响。 夏玉米播种期正值高温季节,多旱少雨,喷施除草剂后药液挥发快,难以在地表形成药膜,高温干旱同时也阻碍药剂在杂草体内输送和传导,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 4、用药偏晚。 目前推广的玉米田除草剂多在杂草 5 叶期以前使用防效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防治适期, 2、致使杂草长大,对除草剂耐药能力增强,造成防除效果差。 5、麦田遗留大草。 部分麦田杂草防治不彻底,致使杂草长大留至玉米田中,一般玉米专用除草剂对此没有防除效果,造成部分大草没有防效。 6、药液用量少。 许多农户为省工省力,在喷施除草剂时加水量太少,一般每亩地用药液 15 公斤左右,在地面根本形不成药膜,从而影响了药效的发挥。 7、施药方法不当。 一是对悬浮剂类除草剂在没有充分摇匀的情况下使用,影响了除草效果。 二是采用前进式喷药法,使刚刚喷到地表的药液在还没有形成药膜时就被脚踩坏或粘走,致使脚踩部位继续长草。 三是喷药不均匀,有漏喷或重喷现象,未喷到药的地方继续长草。 四是晴朗天气中午前后喷施,药液挥发快,药效低。 五是风天使用,部分农药飘落田外,有效药量减少。 从而影响了防治杂草的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