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瘤黑粉病内容摘要:

、症状病原菌为玉米蜀梨黑粉菌,属于担子亚门,冬胞菌属。 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黑粉病的主要诊断特征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玉米的雄穗、果穗、气生根、茎、叶鞘、瘤有的单生、米,大的长达 20 厘米以上,肿瘤表面有白色、灰色薄膜,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硬。 玉米得病后茎上可生出肿瘤,叶片上肿瘤多分布在基部的中脉两侧,半生,病部肿厚突起,雄穗上,肿瘤常生于一侧,长蛇状,果穗籽粒上也能形成肿瘤。 有的在穗顶形成较大的突出苞叶而外露,有的全穗受害。 也能变成一个大肿瘤。 合采用减少菌源的栽培措施,坚持早期摘除病瘤。 单 2 号、掖单 4 号、农大108、郑单 958、豫玉 22、海禾 1 号。 田实行 23 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防止病原菌冬孢子随粪肥传病,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秋季深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均匀施肥,不要太多施氮肥,以免贪青、徒长,应补磷、钾肥。 适当施用锌、硼肥。 子带病菌是田间发病菌源之一,对带菌的种子可用杀菌剂处理,在肿瘤出现之前。 用三唑酮、烯唑醇、福美双等杀菌剂对植株喷药,以降低发病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