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枯病的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病初期常造成玉米苗心叶卷曲、萎蔫,严重者造成死苗。 近几年,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成为玉米苗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 症状表现玉米发病后,根尖处先变褐,扩展后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或根毛减少,次生根少或无,初生根老化,皮层坏死,根系变黑褐色,并在茎的第一节间形成坏死斑,引起茎部水浸状烂,易断裂,叶鞘也变褐、开裂。 叶片变黄,叶缘枯焦,心叶卷曲易折,发病严重的出现死亡,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 受害轻的幼苗地上部无明显症状,一般在 23 叶期第 12 片叶的叶尖开始发黄,并逐渐向叶中部发展,严重的心叶逐渐青枯萎蔫。 发生原因气候条件:玉米苗枯病一般发生在播后至 7 月上旬。 在长期干旱的情况下,玉米播后至发根期间,突遇中到大雨而使土壤板结,造成土温低、湿度大的环境,易感染此病。 土壤与管理措施:地势低洼、土壤贫瘠、黏土地、盐碱地且施用玉米除草剂的地块发病重,另外种子质量不高、播种过深也易发病。 轮作方式:在以小麦于近几年小麦根病发生严重,导致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丝禾菌等病原菌积累,夏玉米苗枯病的发生程度也较重。 防治措施加强管理:玉米出苗后或雨后及时中耕松土,以利于根部透气,促进根系生长。 发病田最好不要再用玉米除草剂。 化学防治: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用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或百菌清 1000 倍液喷雾防治 12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