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第9课时内容摘要:
就是创造了纸梯这样一个意象 , 它既是具体的 , 使我们脑海里能浮现出一架用纸折的梯子的形象 , 又是具有深意的 , 甚至影射了一种社会现象……感情真挚 , 又是本文的另一特点 , 行文的自然和口语化的创作保证了这种感情被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 本 文结尾提及考场 , 也体现了写作的现场感。 单元复习 ( 二 ) 1.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 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 学习借用寓言说理的表达技巧。 4. 培养展开想象 , 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 能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1.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交流单位 , 采用组内赏读、探究与小组间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2. 通过交流讨论 , 梳理文章知识点和重难点 , 总结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 坚持读写结合 , 注重学以致用 , 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活动。 1. 熟悉骈体文的句式特点。 2. 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一篇作品所抒之情的背景 , 不同的写作目的 , 以及不同的抒情方式等 , 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领会作品的深刻意蕴。 2. 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外 , 还应鼓励学生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运用之妙 , 体会不同课文的或质朴自然 , 或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 , 并积累一些名言警句。 3. 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把握课文的内容 , 体味其中的深挚情感 , 从而让学生受到审美熏陶 , 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1. 《归 去来兮辞并序》中 , 陶渊明归家途中的迫切心情体现在哪里 ? 抵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句子中 ? 到家后的闲适又从何看出 ?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 答 : [ 自我核对 ] ( 1 ) ‚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 , 尤其一个‚恨‛字 , 迫切之情 , 溢于言表。 ( 2 )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 , 稚子候门‛ , 可表现出主仆俱欢 , 妻儿皆乐的情景 , 尤其具有情味的是作者之妻 , 好似不出来迎接 , 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 , 这是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 ( 3 ) ‚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 , 既有室中之乐 , 也有园中之乐 , 这是真 正的隐士之乐 , 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 , 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体现出作者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情怀。 2. 通读《逍遥游》全文 , 分析文题‚逍遥游‛的含义。 答 : [ 自我核对 ] ‚逍遥‛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 细品课文之后不难发现 , ‚游‛主要有两层含义。 ①无限的思维空间。 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 , 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 , 庄子称之为‚游心‛ , 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 ②自由无碍的心境。 ‚逍遥‛之‚游‛ , 没有世俗的羁绊 , 也没有孔子那种不得已而‚游‛的不平情绪 , 就可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 , ‚ 安时处顺‛的畅达 , 可以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 摆脱了世俗标准 , 心理状态成了唯一的尺度 , 如此自由的心境 , 人怎能不‚逍遥‛呢 ? 1. 《滕王阁序》一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 【思路点拨】可联系骈体文的整体特点 , 结合具体语句 , 从对偶、字数、结构等角度分析。 【与你交流】本文是骈体文 , 大量采用骈俪句式。 骈是‚两马并驾‛的意思 , 俪是‚男女成对‛之意 , 骈俪就是使用对偶句。 这是骈文的共同特点 , 此序文尤为突出。 ( 1 ) 全篇基本采用对偶句 , 不但字面相对 , 而且音韵大体相对。 主谓结构相对 : 雄州雾列 , 俊采星驰。 动宾 结构相对 : 望长安于日下 , 目吴会于云间。 偏正结构相对 : ……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如此讲求音律 , 又不影响意义表达 , 写出来的句子当然抑扬顿挫 , 富于乐感 , 富于诗意。 ( 2 )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 , 杂以七字句 , 六字句 , 四字句 , 三字句 ,二字句 , 乃至一字句。 这些句式 , 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 , 使节奏分明。 ‚四四‛对‚四四‛ : 层峦耸翠 ,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 下临无地。 ‚六六‛对‚六六‛ : 俨骖马非于上路 , 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 , 得天人之旧馆。 ‚四六‛对‚四六‛ : 渔舟唱晚 , 响穷彭蠡之滨。 雁 阵惊寒 , 声断衡阳之浦。 ‚六四‛对‚六四‛ : 屈贾谊于长沙 , 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 , 岂乏明时 ? 作者讲究句式的选用 , 使得此文既富有音乐之美 , 又富有诗意之美。 2. 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 , 取得了极为真切、动人的效果 , 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思路点拨】结合作者对祖母的孝情和对朝廷的忠诚来分析作答。 【与你交流】《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 , 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而作的。 从这个目的出发 , 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 , 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 , 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 , 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首先 , 先 写自己与祖母刘氏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 , ‚臣侍汤药 , 未曾废离‛抒发对祖母的孝情。 如果从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多话要说 , 如对祖母的感激和对祖母的怜惜 , 等等。 但作者却就此止笔 , 转而写自己蒙受国恩而不能报的矛盾心情 , 写自己的狼狈处境。 其次 , 抒发自己感恩戴德 , 很想走马上任 , ‚欲奉诏奔驰‛的情感。 为什么不能去呢 ? 因为‚刘病日笃‛ , 这就从另一个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 , 因为孝情深厚 , 而‚诏书切峻 , 责臣逋慢‛ , 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 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 , 又在另一个前提下出现了。 再次 , 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 , 并非‚有所希冀‛ , 之所以不应诏做官 , 是因为‚祖母无臣 , 无以终余年‛。 在使晋武帝排除了怀疑之后 , 再抒发对祖母刘氏的孝情 , 就显得更真实 , 更深切 ,更动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题目。 述庵文钞序 姚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 , 有三 端.焉 , 曰 : 义理也 , 考证也 , 文章也。 是三者 , 苟善用之 , 则皆足以相济。 苟不善用之 , 则或至于相害。 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 , 固文之贵也。 寡闻而浅识者 , 固文之陋也。 然而世有言义理之 过.者 , 其辞芜杂俚近 , 如语录而不文。 为考证之过者 , 至繁碎缴绕 , 而语不可了当。 以为文之至美 , 而反以为 病.者 , 何哉 ? 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 ,而智昧于所当择也。 夫天之生才 , 虽美不能无偏 , 故以能兼长者为贵。 而兼之中又有害焉 , 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 , 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 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 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 , 而不以自喜之过而 害.其美者矣。 先生历官多从戎旅 , 驰驱梁、益 , 周览万里 , 助威国家定绝域之奇功。 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 , 以发其瓌【注】伟之辞为古文 ,人所未有。 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 , 若独异于人。 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 , 而先生能自 尽其才 , 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 鼐少于京师识先生 , 时先生亦年才三十 , 而鼐心独贵其才。 及先生仕至正卿 , 老归海上 , 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 , 见寄于金陵。 发而读之 , 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 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 , 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 , 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 , 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 若夫先生之持集及他著述 , 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 , 而一以余此言求之 , 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 (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四 ) 【注】瓌 : 通‚瑰‛ , 瑰丽。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余尝论学问之事 , 有三 端.焉 端 : 端绪 , 头绪 B. 然而世有言义理之 过.者 过 : 过分 , 过于 C. 以为文之至美 , 而反以为 病.者 病 : 弊病 D. 而不以自喜之过而 害.其美者矣 害 : 坏 , 不足 [ 答案 ] D ( 害 : 妨害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青浦王兰泉先生 / 其才天与之 / 三者皆具之才也 / 先生为文/ 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 / 而议论考核 / 甚辨而不烦 / 极博而不芜 /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 / B. 青浦王兰泉先生 / 其才天与 / 之三者皆具之才也 / 先生为文/ 有唐宋大家之高韵 / 逸气而议论考核 / 甚辨而不烦 / 极博而不芜 /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 / C . 青浦王兰泉先生 / 其才天与 / 之三者皆具之才也 / 先生为文/ 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 / 而议论考核 / 甚辨而不烦 / 极博而不芜 /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 / D. 青浦王兰泉先生 / 其才天与之 / 三者皆具之才也 / 先生为文/ 有唐宋大家之高韵 / 逸气而议论考核 / 甚辨而不烦 / 极博而不芜 /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 / [ 答案 ] A ( 参考原文 : 青浦王兰泉先生 , 其才天与之 , 三者皆具之才也。 先生为文 , 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 , 而议论考核 , 甚辨而不烦 , 极博而不芜 , 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篇文章是一篇书 序 , 在文中 , 作者赞扬了王兰泉先生‚异于人‛的地方 , 并阐述了自己的文学。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第9课时
相关推荐
, 语气灵活多变 , 也让读者为之欣喜 , 为之赞叹。 单元复习 ( 三 ) 1. 理解文章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语句 , 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2. 探讨文章中提出的某些问题 , 加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 3. 掌握对课文的 观点和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的能力。 1. 理解文章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语句 , 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2. 探讨文章中提出的某些问题 ,
,小年不及大年 此小大之辩也。 北冥有鱼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D :( ) ,未数数然也 ——在世间的他,没有拼命追求什么。 ,犹有未树也 ——即使这样,(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而彭祖到现在还以寿命特别长闻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 ——(它)是凭借六月的大风飞到南海去的。 D 4.翻译下列句子
1、成八号”正成八号玉米审定名为雅玉 12,是四川省雅安市玉米研究开发中心选育而成,是从辽宁省铁岭市农科所引进。 并于 2001 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为国审玉 2003009,由德农正成种业独家开发。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生长势强,叶片宽大、浓绿,株高 240300 厘米,穗位高 90140 厘米。 果穗筒形,果穗长 18 厘米左右,穗行数 16 行左右,行粒数
( 4 ) 听 :听许 , 准许、同意。 ( 5 ) 庶 : 庶几 , 或许。 2.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 ) [ 答案 ] 有 : 通‚又‛ , 表示整数后面还有零数。 3. 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译文 : ( ) [ 答案 ] 这样我对陛下尽节的日子长。 判断句。 4. 作者为什么要比较自己和祖母的年龄 ? 答 : [ 答案 ]
因为众人只知道彭祖是‚大年‛ , 而不知道冥灵、大椿更是‚大年‛。 也就是说 , 众人不知道‚大年‛之外还有‚大年‛ , 其见识短浅 , 非常可怜。 三、研读课文第 3 段 , 完成下列问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 1 ) 故夫知 效.一官 ( ) ( 2 ) 行 比.一乡 ( ) ( 3 ) 而 征.一国者 ( ) ( 4 ) 且 举.世誉之而不 加劝. . ( ) ( 5 ) 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