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第8课时内容摘要:
( 4 ) 听 :听许 , 准许、同意。 ( 5 ) 庶 : 庶几 , 或许。 2.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 ) [ 答案 ] 有 : 通‚又‛ , 表示整数后面还有零数。 3. 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句式特点。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译文 : ( ) [ 答案 ] 这样我对陛下尽节的日子长。 判断句。 4. 作者为什么要比较自己和祖母的年龄 ? 答 : [ 答案 ] 作者比较自己和祖母的年龄 , 是为了说明尽孝之时短 ,尽忠之日长 , 忠孝可以两全 , 在此基础上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 四、拓展探究。 1 . 李密上表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 答 : [ 答案 ] 观点一 : 李密上表的目的就是‚愿乞终养‛ , 希望晋武帝体谅他祖母刘氏‚供养无主‛ , 答应其‚辞不就职‛。 观点二 : 李密的本意是不愿事晋 , 奉养祖母只是借口。 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 , 矛盾错综复杂 , 李密作为亡国遗臣 , 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旋涡有所顾虑、警戒。 供奉祖母虽是实况 , 也是托辞。 但妙在遮掩巧妙 , 不露痕迹 , 利用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 恳诉必须尽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说得合情合理 , 天衣无缝 ,不由晋武帝不信。 2. 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 答 : [ 答案 ] ( 1 ) 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 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 , 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 , 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而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 , 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 2 ) 形象生动 , 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 ,有骈文的整俪之工 , 但语言却决不雕琢 , 十分自然真切 , 仿佛是从肺腑流出 , 丝毫不见斧凿痕迹。 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 , 如第 1 段写孤苦无依之状 , 第 2 段写州县催迫之景 , 第 3 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 , 这些都如在眼前。 此外 , 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 ,我们现在 使用的有些成语皆出自其中。 讲故事 , 谈观点 李密的孝心感动了晋武帝 , 也感动了近两千年后的我们。 事实上 ,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孝‛的故事 , ‚二十四孝‛就是其中的代表。 请在‚二十四孝‛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故事 , 把它讲给大家听 , 并告诉大家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理由。 【活动说明】本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叙述故事的能力 , 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表达观点的能力。 但无论赞成或反对 , 对于传统文化都应该有‚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的认识。 【成果展示】 词类活用动词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 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 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动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 , 主要包括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词为动用法。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 , 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 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 , 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例 : 夫大国 , 难测也 , 惧有 伏.焉。 ( 《曹刿论战》 )( 埋伏的部队 ,伏兵 ) 2.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 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说来 , 活用作使动的动词 , 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 , 用于使动时 , 后面就带有宾语。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 : 臣具以表 闻.。 ( 《陈情表》 )( 使……闻 ) 3. 动词的为动用法。 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 , 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 , 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 : 今亡亦死 , 举大计亦死 , 等死 , 死.国可乎 ?( 《陈涉世家》 )( 为……而死 ) 文言虚词以 ( 一 ) 用作介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 , 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 ‚用 ( 凭 ) 什么身份‛等。 例如 :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 《寡人之于国也》 ) 2. 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 起提宾作用 , 可译为‚把‛。 例如 :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 《赤壁之战》 )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 赵亦终不予秦璧。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3.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 可译为‚因‛‚由于‛。 例如 : 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不可。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时操军兼以饥疫 , 死者大半。 ( 《赤壁之战》 ) 4.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 用法同‚于‛ , 可译为‚在‛‚从‛。 例如 : ①余 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自京师乘风雪。 ( 《登泰山记》 ) ②今以长沙、豫章往 , 水道多绝 , 难行。 ( 《史记西南夷列传》 ) 5.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 用法同‚与‛ , 可译为‚和‛‚跟‛ ,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例如 : ①天下有变 , 王割汉中以楚和。 ( 《战国策周策》 ) ②欲以客往赴秦军 , 与赵俱死。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 二 ) 用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 , 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 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 ( 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 ),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 , 或者省去不 译。 例如 : ①夫夷以近 , 则游者众。 ( 《游褒禅山记》 ) ②越国以鄙远。 ( 《烛之武退秦师》 ) 2. 表示承接关系 , ‚以‛前的动作行为 , 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不译。 例如 :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游褒禅山记》 )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 《鸿门宴》 ) 3. 表示目的关系 , ‚以‛后的动作行为 , 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 : ①作《师说》以贻之。 ( 《师说》 ) 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谨拜表以闻。 ( 《陈情表》 ) 4. 表示因果关系 , 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 , 可译为‚ 因为‛。 例如 : ①臣以供养无主 , 辞不赴命。 ( 《陈情表》 ) ②晋侯、秦伯围郑 , 以其无礼于晋 , 且贰于楚也。 ( 《烛之武退秦师》 ) 5. 表示修饰关系 ,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 可译为‚而‛ , 或省去不译。 例如 : 木欣欣以向荣 , 泉涓涓而始流。 ( 《归去来兮辞》 ) ( 三 ) 复音虚词 1. ‚以为‛ , 相当于‚认为‛‚把……当作 ( 作为 )。 ‛ ①虎见之 , 庞然大物也 , 以为神。 ( 《黔之驴》 )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扁鹊见蔡桓公》 ) 2. ‚以是‛‚是以‛‚以故‛ , 相当于‚因此‛ , 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 , 盖叹郦元之简 , 而笑李渤 之陋也。 ( 《石钟山记》 )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 ,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 《信陵君窃符救赵》 ) 3. ‚有以‛‚无以‛ , 意思分别是‚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①项王未有以应 , 曰 : ‚坐。 ‛ ( 《鸿门宴》 ) ②臣无祖母 ,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 无以终余年。 ( 《陈情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后面的题目。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 , 始字公群 , 晚字文父。 少颖悟 , 所与交游 , 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 , 始就乡试 , 明年登科 , 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 , 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 , 以章献太后姻家 , 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 , 屈 意礼之 , 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 , 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 , 复以书抵要官 , 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 , 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 , 蒙正败 , 士以此 多.公。 以太夫人 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 , 县畏罪 ,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 , 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 , 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 , 少而好学笃行 , 公礼之甚厚 , 以备乡举 , 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 , 公复以循吏 许.之 , 侁仕至谏议大夫 , 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 , 畏公 , 托疾满百日去 , 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 : ‚书手法用三等人 , 汝等第二 , 不可。 ‛宗素事权贵 , 诉于府。 府为符县 , 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 , 传上旨 , 以宗为书手 , 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 : ‚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 : ‚一匹夫能乱法如此 , 府亦不可为矣 , 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 ? ‛绚愧公言 , 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 , 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 , 不复穷治 , 杖 矫.命者 , 逐之 , 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 , 叹曰 :‚ 君以一县令能此 , 贤于言事官远矣 ! ‛擢提点利州路刑狱 , 公至逾年 , 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 , 一道震恐 , 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 , 不危状公遗事 , 以授辙曰 : ‚ 先君既没 , 惟小子仅存 , 不时记录 , 久益散灭 , 则不孝大矣。 ‛辙幼侍伯父 , 闻其言曰 :‚予少而读书 , 少长为文 , 日有程 , 不中程不止。 出游于途 , 行中规矩。 入居室 , 无惰容。 故当是时 , 不闻有过行。 尔曹才不逮人 , 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辙惧子弟之日怠也 , 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 选自《苏辙集》 , 有删节 )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蒙正败 , 士以此 多.公 多 : 称赞 B. 以太夫人 忧.去官 忧 : 担忧 C. 公复以循吏 许.之 许 : 期望 D. 杖 矫.命者 , 逐之 矫 : 假传 [ 答案 ] B ( 忧 , 指父母之丧 ) 2. 对文 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夏人犯边府 / 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 尹以诿公马 / 尽得而民不扰 / 通判阆州 / 虽为政极宽 / 而用法必当 / 吏民畏而安之 / B. 夏人犯边 / 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 尹以诿公马 / 尽得而民不扰 / 通判阆州 / 虽为政极宽 / 而用法必当 / 吏。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第8课时
相关推荐
1、成八号”正成八号玉米审定名为雅玉 12,是四川省雅安市玉米研究开发中心选育而成,是从辽宁省铁岭市农科所引进。 并于 2001 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为国审玉 2003009,由德农正成种业独家开发。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生长势强,叶片宽大、浓绿,株高 240300 厘米,穗位高 90140 厘米。 果穗筒形,果穗长 18 厘米左右,穗行数 16 行左右,行粒数
就是创造了纸梯这样一个意象 , 它既是具体的 , 使我们脑海里能浮现出一架用纸折的梯子的形象 , 又是具有深意的 , 甚至影射了一种社会现象……感情真挚 , 又是本文的另一特点 , 行文的自然和口语化的创作保证了这种感情被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 本 文结尾提及考场 , 也体现了写作的现场感。 单元复习 ( 二 ) 1.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
, 语气灵活多变 , 也让读者为之欣喜 , 为之赞叹。 单元复习 ( 三 ) 1. 理解文章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语句 , 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2. 探讨文章中提出的某些问题 , 加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 3. 掌握对课文的 观点和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的能力。 1. 理解文章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语句 , 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2. 探讨文章中提出的某些问题 ,
因为众人只知道彭祖是‚大年‛ , 而不知道冥灵、大椿更是‚大年‛。 也就是说 , 众人不知道‚大年‛之外还有‚大年‛ , 其见识短浅 , 非常可怜。 三、研读课文第 3 段 , 完成下列问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 1 ) 故夫知 效.一官 ( ) ( 2 ) 行 比.一乡 ( ) ( 3 ) 而 征.一国者 ( ) ( 4 ) 且 举.世誉之而不 加劝. . ( ) ( 5 ) 举世
eros(1,Nsig/dertaf)。 Aphase=floor(fi0/dertafi)。 maxAbase=maxA/Nperiod。 for m=1:Nsig。 A(1,m)=mod((m1)*dertaA+Aphase+floor(pi/2/dertafi*choose),maxA)。 %逐位获得输出信号的地址参数,并将地址信号存储在 Asinsel 以便最后的寻址 Asinse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