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信号为锯齿波触发电路的电路板设计、印制-电力电子技术实训报告设计图纸+pcd图内容摘要:

组成 ,V6,V7 起脉冲放大作用 .控制电压 Uco 加在 V4基极上 ,电路的触发脉冲由脉冲变压器 TP二次侧输出 ,其一次绕组接在 V7集电极 3 电路中 . 当控制电压 Uco=0 时 ,V4 截止 . +E1(+15V)电源通过 R11 供给 V5一个足够大的基极电流 ,使 V5饱和导通 ,所以 V5的集电极电压 Uc5一个足够大的基极电流 ,使 V5 饱和导通 ,所以 V5 的集电极电压 Uc5 接 近于 U1(15V).V6,V7 处于截止状态 ,无脉冲输出 .另外 ,电源的 +E1(15V)经 R0,V5 发射极到 E(15V),对电容 C3充电 ,充满后电容两段电压接近 2E1(30V),极性如图所示 : 当控制电压 Uco= ,V4导通 ,A点电位由 +E1(+15V)迅速降低到 ,由于电压 C3 两端电压不能突变 ,所以 V5 基极电位迅速降低到 2E1(30V),由于V5 发射结反偏置 V5 立即截止 .它的集电极电压由 E1 迅速上升到钳位电压+(V6,V7两个 PN结正向压降之和 ),于是 V7 导通 ,输出触发脉冲 .同时电容 C3经电源 +E1,R11,VD4,V4 放电和反向充电 ,使 V5 基极电位逐渐上升 ,直到Ub5E1(15V),V5又重新导通 .这时 Uc5又立即降低到 E1,使 V7截止 ,输出脉冲终止 .可见 ,脉冲前沿由 V4 导通时刻确定 ,V5(或者 V6)截止持续时间即为脉冲宽度 .所以脉冲宽度与反向充电回路时间常数 R11,C3 有关。 2) 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环节 该电路采用恒流源电路方案,由 V V V3 和 C2 等元件组成,其中 VVS、 RP2 和 R3 为一恒流源电路。 当 V2 截止时,电容 C2 充电,其两端电压,即 V3 的基极电位 Ub3 按线性增长。 调节电位器 RP2 可用来调节锯齿波斜率。 当V2 导通时,由于 R4 很小, C2 迅速放电 , Ub3 迅速降到零伏附近。 当 V2 周期性地导通和关断, Ub3 便形成了一锯齿波。 而 V4 的基极电位由锯齿波电压、直 流控制电压 Uco、直流偏移电压 Up。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