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0课谈中国诗1内容摘要:

3.分析“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至“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 流毒无穷地聪明”这段文字的内容。 【 提示 】 本段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诗的发展是按史诗 ——戏剧诗 ——抒情诗的顺序进行的,而作者认为,中国诗的发展特点刚好与此相反,是按抒情诗 ——戏剧诗 ——史诗的顺序而进行。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其总体特点是“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4.课文运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似随口而出而趣味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请找出你所喜欢的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 提示 】 如说“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这种似反实正的说法,说明中国诗高度发展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中国诗的赞赏之情。 有的来自生活,通俗易懂,用来比喻抽象的道理,让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用“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来比喻“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用“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和“思家病”来比喻我们终将回归自己的文学传统。 5.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具有哪些特点。 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比较论述的。 【 名师点拨 】 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特征 原因或表现 比较对象 结论 简短而有悠远的意味 原因: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旨在使读者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爱伦 坡 中国诗在简短的篇幅中 包含着悠远的意味。 富于暗示 表现:引诱读者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不了了之,引得读者遥思远怅;问而不答,以问为答,令读者回肠荡气。 魏尔兰、济慈、维荣、拜伦 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原因:与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 英语、法语、德语和惠特曼 中国诗在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 本质特征是共同的。 6.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听众是一般的有文化的美国人,他们有一定的鉴赏诗歌的经验,了解本国诗及其他西洋诗,对中国诗有所接触,有一定兴趣。 面对这样的听众,钱钟书先生是怎样抓住他们的心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 名师点拨 】 ①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 “谈中国诗”这样一个深奥、复杂的问题,作者举重若轻,用通俗、浅显的语言传达给听众。 雅而不奥,俗而不庸。 作者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摆开架势大加推衍,而是举出诗歌以及图画、音乐,故事、传说、寓言等具体的例子,作大量的丰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道理。 没有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听众在接受那些具体例子、形象比喻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②居高临远,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 他引用的国外资料中, ,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等。 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那就更多了。 ③讲道理、发议论,幽默风趣。 演讲以说理为主,但它的说理,不同于论文,往往是艺术的谈笑风生。 当然,学者的幽默风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诨,而是具有高雅的品位。 难怪有人把这种学者随笔又称为小品文。 细剖 深析 [楼主 ] 课文末段写道:“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像这样的句子读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妙,有人认为不雅。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作品风格谈谈你的看法。 [沙发 ] 这样的句子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幽默是演讲中的重要技巧,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极大地调动听众的热情,提高他们对演讲内容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演讲效果。 [板凳 ] 这样的句子虽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但用语过“俗”,态度过于严厉,“小畜生”磨牙咬人的比喻似乎有愤世嫉俗的意味,不容易让人接受,和上文的整体风格不太一致。 [椅子 ] 像上面的句子,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表达出对待“中国诗”应有的态度,批判了那些文化本位论者。 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巧用比喻 钱钟书认为比喻是“文字语言的特点”。 他的比喻常将两个看似不相搭连的意象接通在一起而出奇制胜地产生出奇妙的效果。 ①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②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③ 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以上无论是用闪电战、樱桃核、二寸象牙方块来比喻中国诗的矮小,还是用蛛丝网与钢丝网来比喻中西方诗的“比重”差异,都体现了比喻的双方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差异愈大,比喻愈巧妙。 使作文语言出彩的几种常用的“比喻”: 1.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博喻这种排比式句式可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