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适宜密植的原则内容摘要:

1、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土地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确定适宜密度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 灵活运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农博种业)(l)株型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株型平展和抗倒性差的品种宜稀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密度要求。 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叶片较平展。 群体透光性差的品种一般耐密性差,种植密度不宜过高。 如沈单 7 号,丹玉 13 等,每亩以 30003500棵为宜。 植株较矮,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群体透光性好的品种或茎秆坚韧,根系发达的品种耐密性强。 如鲁玉 10 号、掖单 4 号等;每亩可种植45006000 株。 一些株型紧凑但抗倒能力稍差的品种如鲁玉 2 2、 号等,适宜密度为 40005000 株亩。 还有一些紧凑大穗型的品种,个体生产能力强、群体增产潜力大的品种如掖单 12、掖单 13,可根据当地的生产水平灵活掌握,一般可控制在 35005500 株亩的范围内。 (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地力水平是决定种植密度重要因素之一,在土壤肥力基础较低,施肥量较少,亩产 500 千克以下的地块,由于肥力不足,密度过高,植株生长差,空秆多。 有时会引起减产,因此,种植密度不宜太高,应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下限值;在地肥、施肥量又多的高额丰产田,就要采用抗倒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且要取其适宜度范围的上限值。 中等肥力的宜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中密度。 (3)阳坡地和沙壤土地宜 3、密,低洼地和重粘土地宜稀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与土地的地理位置和土质也有关系,一般阳坡地,由于通风透光条件好,种植密度宜高一些;土壤透气性好的沙土或沙壤上宜种得密些,低洼地通风差,粘土地透气性差,宜种得稀一些,一般每亩可相差 300500 棵。 (4)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宜密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光合作用时间长,呼吸消耗少,种植密度可适宜大一些,如沿海和高原地区。 在高温多湿,昼夜温差小的内陆地区种植密度宜偏稀一些,一般每亩相差 500株即可。 (农博种业)(5)精细管理的宜密,粗放管理的宜稀在精播细管条件下,种植宜密,因为精细栽培可以提高玉米群体的整齐度,减少以强欺弱、以大压小的情况发生。 在粗放栽培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以偏稀为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