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防治内容摘要:

布与为害:华南、西南、华北、东北、华东以及西北等地都有发生。 温暖潮湿地区发生较多。 通常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发生,使植株早枯、子粒不饱满而减产。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两面散生或聚生长圆形、黄褐色、粉状病斑,并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生长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发病规律:在南方温暖地区,病原菌以夏孢子越冬。 来年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病斑上产生夏孢子,可以在田间重复侵染,并由南至北随季风传播,逐渐扩大蔓延。 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 25,高的相对湿度(100%)有利于锈病的发生和发展。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早熟品种一般易发病,马齿型品种比较抗病。 氮肥施用过多,会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杂交品种;二是合理施肥,施用磷钾肥;三是发病初期用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喷雾防治,发病重时隔 15 天再喷 1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