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第2课时内容摘要:

“唯见江心秋月白。 ”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 , 但其感情仍在扩散 , 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 , 又仿佛江心秋月也被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 , 衬托了音乐效果 , 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 “ 绕船月明江水寒 ” , 写歌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 , 渲染了歌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 黄芦苦竹绕宅生 ” , 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 点明寂寞悲凉的心情。 由于景物环境叙述与抒情的结合 , 使 《 琵琶行 》 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 , 优美动人。 4. 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这两个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见解: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 , 名噪教坊 , 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 ,生活中充满了欢乐;然而这种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 , 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 待到年长色衰 , 又值社会发生动乱 , 不得已而 “ 嫁作商人妇 ”“ 转徙于江湖间 ” , 过着凄清的生活。 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 典型性 , 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 、 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诗人被贬出京 , “ 谪居卧病浔阳城 ” , 同琵琶女一样 , 他的 “ 沦落 ” 也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 “ 无限事 ” , 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 激起他强烈的共鸣 , 唱出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这个主题 , 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5. 琵琶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我的见解: 琵琶女是一个 “ 天涯沦落人 ” 的形象 , 曾历尽繁华 , 今美人迟暮。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全 , 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 ——“五陵年少争缠头 , 一曲红绡不知数 ”。 生活中充满了欢笑 , 日日醉生梦死 ——“钿头银篦击节碎 , 血色罗裙翻酒污 ”。 待到年长色衰 , 又值社会发生动乱 , “ 门前冷落鞍马稀 ” ,不得已而 “ 嫁作商人妇 ” , 可是商人又 “ 重利轻别离 ” , 并不体谅她的感受 ,她只好孤苦伶仃地 “ 转徙于江湖间 ” , 过着凄清的生活。 从性格上说 , 羞涩腼腆 , 多愁善感。 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琵琶女的不幸遭遇 , 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 、 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6. 为什么琵琶女最后弹琵琶 “ 凄凄不似向前声 ” , 而诗人又泪湿青衫。 我的见解: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 , 既悲自己的漂泊沦落 , 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 , 所以弹出的乐声较前更凄悲。 诗人送别友人 , 前途渺茫 , 思之感伤;湓浦江口 , 风清月寒 , 枫叶飘零 , 荻花飘飞 , 睹物伤怀;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琵琶女的悲惨命运激起了诗人深深的怜悯与愤慨;诗人才华横溢 , 誉满天下 , 因直言敢谏 , 被诬被贬 , 沦落天涯。 所有这一切 ,造成诗人泪湿青衫。 诗人的这千古一 “ 泪 ” , 既反映出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民主思想 , 又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 , 抒发了自己被排挤 、 受贬斥的郁愤悲苦心情 , 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7. 鉴赏理解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 他们 “ 同 ” 在何处。 我的见解: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 相同之点:来自京都;出色才能;落泊失意。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 , 月夜送客江边 , 巧遇琵琶女一事。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 , 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前者为主 , 后者为宾。 作者始终将这两者进行对比 , 并寻找出共鸣之处。 诗的结句“ 江州司马青衫湿 ” , 是对全诗主旨即 “ 同是 ” 二句的形象说明。 江州司马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