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内容摘要:

的情感 —— 悲剧性的惘然。 全诗语言含蓄而略显晦涩,将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之中,抒发了诗人难言之隐痛。 (二)阅读 《 马嵬(其二) 》 一诗,完成 8~ 9题。 8.仔细阅读 《 马嵬(其二) 》 一诗,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 诗眼 ” 是尾联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②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 “ 如何 ” 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9.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请说说 《 马嵬(其二) 》 一诗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倒叙,从整体上看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10~ 13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解答时,应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