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2课非攻5内容摘要:

争、剥夺百姓的财产,牺牲百姓的生命,那么为什么还干这种事情呢。 王公大人回答说:“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 ” 墨子认为欺骗士卒,拼死攻伐,一时取得胜利的,那胜利也不会长久。 墨子行事的原则是“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综上所述,墨子认为战争对人民是没有什么利益可言的,所以坚决非之。 但难能可贵的是,墨子并不反对一切战争,他反对“攻伐无罪之国”,主张“诛灭无道之君”。 “诛无道”,同样符合“利于人”的原则。 实践之路 墨子描绘的和平之路,一是理论上的,一是实践上的。 理论上的和平之路,即从“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出发,“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只有这样,“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顺”。 天下之人皆相爱,从而制止攻伐的战争。 实践上的和平之路,是墨子设坛讲学,让他的弟子们周游诸国,用“兼爱”、“非攻”的理论,去说服诸侯们放弃侵略战争。 有时候,为了制止一场攻战,墨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亲自说服攻战的诸侯。 止楚攻宋就是生动的例子。 墨子还利用科学技术,发展了一整套的防御战系,这也是有效遏制攻伐战争的措施。 墨子和他的弟子们,从爱利百姓的高度出发,极力反对攻伐之战,维护人间的和平生活。 为了实现目标,他们死不旋踵,赴汤蹈刃,充分显示出墨家弟子崇高的人格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