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塔吊基础设计施工方案含示意图(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钩至塔吊基础面) = 米(相对标高: +),计标准节17 节,实际高度 51 米。 附着设置不少于 1 道,设置在 米处。 由于工程桩基承台尺寸所限,塔身边线最小离墙距离为 米。 由于塔吊 C 区 3所处位置在地下室深基坑外,机座底部座在支护桩承梁结构顶面:承台面标高为 ,则塔吊基础承台高为 m。 建筑物最高屋面标高为 米,两塔吊起重臂间的垂直距离不少于 5 米。 塔吊基础方案 5 塔吊 3: +24 +(吊钩至梯间屋面高度),并结合考虑该型号塔吊标准节尺寸,取塔吊高度(既吊钩至塔吊基础面) = 米(相对标高: +),计标准节 17节,实际高度 51 米。 附着设置不少于 1 道,设置在 米处。 由于工程桩基承台尺寸所限,塔身边线最小离墙距离为 米。 一、 塔吊基础设计计算 依据《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1375292) 的规定,固定式塔式起重机使用的混凝土基础设计应满足抗倾 翻稳定性条件和强度条件。 塔吊在自立高度状态下,所承受的风载等到水平载荷,以及各种弯矩、扭矩对基础产生的载荷最大;塔吊的危险工况为非工作状态,故塔吊基础所承受的载荷分析,以该型号塔吊的自立高度(吊钩高度 39m)为标准,在非工作状态下进行验算,如下图所示。 MF VF hF g e lbh 1,塔吊基础的抗倾翻稳定性验算 e=(M+Fh h)/(Fv+Fg) =(1590+95 )/(469+642) => b/3= 桩基础与房屋基础相同,采用 人工挖孔 灌注桩,桩径等与本工程的工程桩相同,桩径为φ =1000 ㎜,钢筋配置主筋 10φ 18,桩顶伸入承台 100 ㎜,桩底进入工程桩持力层中风化 层,则: ( 1)单桩承载力 6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Ra=1700KN, ( 2)桩基中单桩载荷验算 轴心载荷作用时的单桩荷载: Q=( F+G) /n=(456+642)/4=< Ra。 平衡臂与平台对角线平行时单桩最大荷载: Qmax=(F+G)/n+MXmax/∑ X12=+( 1590+95 ) ( 2 ) = KN<。 故满足要求。 相应此时 Qmin=(F+G)/nMXmax/∑ X12 =+(1590+95 ) (2 ) = KN(承受力) ( 3)群桩承载力验算 本桩基属端承摩擦桩,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为各单桩竖向抗压载力之和,故群桩承载力亦满足要求。 ( 4)承台设计 初 步确定承台的高度 H=,桩伸入承台 100 ㎜,承台的有效高度 h0=1250 ㎜, 承台的构造尺寸如下图所示 : ○ 1 承台冲切验算 由于各桩都在柱对对承台的冲切破坏锥体范围以内(如上图所示),故可不作柱对承台的冲切破坏验算; 角桩冲切破坏体的侧面与桩截面相交,故不可能发生冲切破坏。 ○ 2 承台抗剪强度验算 承台抗剪时的截面面积: A= = ㎡ 抗剪截面上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 102 = 该截面上的剪切力: V=2Qmax=2 = KN< = KN 故承台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塔吊基础方案 7 ○ 3 Qmin= KN< 0,需考虑塔吊基础承台与桩连接的抗拔。 桩纵筋 10φ 16。某塔吊基础设计施工方案含示意图(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