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修复技术操作规范内容摘要:

3.④宽度为基牙颊舌径的 1/ 3~ l/ 2.⑤凹底与基牙长轴垂线呈 20176。 或垂直。 ( 3)圆环形卡环和杆卡的牙体预备:按不同卡环的需要进行。 ( 1)托盘 ①与牙弓形态、大小协调一致。 ②托盘与牙弓内外侧有 3~ 4mm间隙,翼缘距鼓膜转折处约 2mm。 ③系带处应有切迹。 ④上颌覆盖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盖磨牙后垫。 ⑤游离缺失选用前牙区底平面浅,后牙区底浅呈椭圆形的专用托盘。 ( 2)取模方法。 印模消毒清洗后,在震荡器上,让模型硬石膏从一侧流人牙冠部位,以防止气泡产生;模型厚度适当,不倒置加压,注意保护孤立牙,模型后缘和磨牙后垫区的完整性。 ( 1)利用模型上余留牙的咬合关系,画线记录。 ( 2)蜡颌记录,利用口内保持垂直距离的余留后牙,记录正中颌位关系。 ( 3)颌堤记录,制作颌堤和基托,记录游离端缺失患者的正中颌 关系。 ( 1)观测模型:用观测仪绘出各基牙观察线(解剖形高点线),分析基牙和黏膜的倒凹情况。 ( 2)确定共同就位道:酌情采用均凹法或者调凹法。 模型倾斜的方向由倒凹情况决定。 ( 3)最终确定义齿设计:按选定的就位道方向,重绘观测线,确定基牙数目,位置,卡环,小连接体和大连接体的类型和数目。 标记需缓冲的倒凹,基托伸展的范围等。 ( 4)最终设计和临床资料相结合获得最佳设计:记录模型的倾斜方向及定位平面。 (与技术室共同完成) ( 1)去除不利倒凹。 ( 2)校正记录的模型倾斜方向及定位颌平面。 ( 3)模型鞍基处的垫蜡处理。 ( 4)模型上各结构部件的颜色标记。 ( 1)初戴检查 ①义齿就位情况,应遵循原设计,如有戴人困难,做相应调整。 ②卡环和措支托达到设计要求,注意圆环形卡环的卡环尖从颌方进人倒凹区,而杆卡从龈方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