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生 制造费用比重的上升,其重要性也日益凸现。 同时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制造费用就成为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而作业又导致制造费用的发生。 这说明了产品 (成本 )与制造费用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是作业。 制造费用因下列业务而发生: (1)发生与厂内材料的收验和移动有关 后勤业务 ; (2)发生与协调生产活动以确保材料、人工和机器的供给能够满足需求有关的 平衡业务 ; (3) 发生与保证生产符合各种规范要求有关的 质量业务 ; (4) 发生与更新制造信息以适应产品或工艺过程设计的变化有关的 变动业务。 3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增加“顾客价值”,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34 ① 作业 企业中的作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 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 这种作业使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大致相同,因而该种作业的成本与产品产量成比例变动。 b.批别作业: 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其成本与产品的批数成比例变动,而与每批中所包含的数量无关。 35 : 使某种类的产品受益的作业,其成本与产品品种数量成比例变动,但与产品产量或批数无关。 这种作业是为了维持某特定生产线存在而执行的。 把这一概念扩展到企业以外,则还有顾客作业即为特定顾客服务的作业,其成本与向顾客销售产品的数量无关。 d.能量作业。 使整个企业受益的作业,即是为了维持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而执行的作业。 这种作业与个别产品的相关性最弱,其成本分配于产品时具有主观性。 现代企业可以视为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建立的一系列前后有序的、能创造顾客价值的作业集合体。 36 ②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驱动成本产生的因素,它对产品成本结构起决定性作用。 成本动因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7 成本动因可分为如下两大类 a.资源动因 反映了作业量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标准。 这里,资源是执行作业所必需的经济要素,即企业花了代价而获取的一切生产要素,如资金、材料、机械设备、劳动力等等。 在分配过程中,由于资源是逐项地分配到作业的,于是就产生了作业成本要素,将每个作业成本要素汇总就形成了作业成本库。 例如,当“检验部门”被定义为一个作业中心时,则“检验小时”就可成为一个资源动因,这时,许多与检验有关的费用将会归集到消耗该项资源的作业中心。 38 成本动因举例 机器钻孔作业 人工按工时分配到钻孔作业,电力按实际计量计入钻孔作业。 折旧按实际折旧金额分配计入。 分配到产品是按各产品需要钻孔的数量,小时是资源动因,钻孔数量是作业动因。 按小时分配人工钻孔产品x电力设备折旧产品y产品z按钻孔数量分配39 b.作业动因: 反映了最终成本计算对象 (最终产出 )耗用作业的频率和强度,即最终产出量与作业消耗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它是将作业成本库 (作业中心 )的成本分配到产品、劳务或顾客的标准。 它是沟通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的中介。 40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 ① 作业消耗资源; ②产品消耗作业。 据此,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用的作业量分摊其应承担的该成本库的作业成本。 然后分别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以作业为中间计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 41 42 (3)成本动因的选择 ① 成本库是作业链而不是生产成本中心; ②用多元成本动因而不是单一数量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成本计算对象,即缩小制造费用的分配范围(由整个企业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分别进行分配 ),增加制造费用分配标准 (由单一标准改为多元标准 )。 作业成本法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各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从而可以提供相对准确而相关的确认主要作和作业中心成本信息。 43 44 选择成本动因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① 成本动因应简明易懂、可量化,易从现存的资料中分辨出来,并与成本计算对象有因果关系; ②代表性与全面性相结合,为了避免作业成本法过于复杂,难以执行而流于形式,在选择成本动因时,不宜把面铺得太广,要挑选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成本动因,但又要注意避免过于简单化。 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出的成本信息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45 第二节 成本控制理论 10. 2. 1 成本控制原理 控制 A、控制的条件 (1)受控对象必须存在多种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如果事物发展变化可能性只有一种,也就无所谓控制了。 (2)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是人们可以选择的。 如果无法选择,也就谈不上控制了。 (3)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控制目的,就必须创造和改变条件,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 没有控制能力或不具备一定的条件,人们也就无力实施控制了。 46 B、控制步骤 C、控制的模式 47 成本控制 (1)成本的可控性 成本的可控性离不开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 ①成本的可控时间。 成本发生的时间无不是由企业自主决定的,因此成本发生的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