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地表及地下水环境;粮食生产区,通过节水挖潜,提高灌溉保证率,确保粮食高产稳产;经济发达地区及城市郊区,为农业结构调整,建设优质、高效的农业示范园区提供可靠的灌溉条件。 项目区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5000亩。 三、节水灌溉工程形式及工程规模 项目区规划依据 根据《 **省 “ 十五 ” 水利发展纲要》、参照《水利经济计算规范》、《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 ,并结合当地 水利区划、农业区划及当地政府、群众意见,对项目区进行规划。 项目区总体规划 ( 1)道路、交通 :项目区交通条件、生产路况可满足工程建设、农业生产要求。 ( 2)环境绿化:项目区绿化建议与当地林业部门协作,组织实施沟渠路边绿化工程,改善示范区环境。 ( 3)土地平整:搞好项目区土地平整工作以适应节水灌溉要求。 ( 4)经济合理:工程规划布局结合示范区实际地形,工程布局及单井控制面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以达到节约投资、少占耕地、运行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节水灌溉工程选型及建设面积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根据国家 发改 委、水利 部的要求,结合当地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深,肥力基础好,透水性好的特点。 本项目确定以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原则,以高效农业开发为重点,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产出率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平衡为目标。 在项目区建设内容上,注意近期与远期相结合,节水与农业现代化相结 合 ,与 “ 十五 ” 节水规划相结合,采用的节水形式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群众宜于接受。 喷灌是一种先进灌水方法,具有省水、省工、地形适应性强,可适于各种土壤,且可用来喷药、防夏季高温、干热风,能调节田 间小气候的优点。 项目区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 该县大田作物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主要采用当地引进技术生产的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经过推广应用,深受农民欢迎。 计划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5000 亩。 第二节 小型移动式喷灌工程设计 一、工程规划 典型区选择 **县 20xx 年计划发展节水增效示范项目 5000 亩,工程形式为小型喷灌机组方式灌溉工程。 项目区位于 **县南部 *镇。 本工程为井灌区,各个机井独立作业,并且各个机井的控制面积相差不大。 典型区的灌溉面积为 601 亩,涉及项目区内 5~ 12号机井。 项目区工程规 划 项目区规划机井 67 眼,其中新打机井 25 眼。 典型区规划机井 8眼,其中新打机井 4眼。 典型 区工程规划结果见表 51。 表 51 小型移动 式喷灌工程典型区规划结果 机井编号 新打机井(眼) 原有机井(眼) 灌溉面积(亩) 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5 1 75 6 1 80 7 1 81 8 1 82 9 1 61 10 1 75 11 1 73 12 1 74 合计 4 4 601 二 喷灌工作制度 灌溉制度拟定 ( 1)设计灌水定额:  1)(21  rHm 式中: m—— 设计灌水定额( mm); r—— 土壤容重( g/cm3); H—— 计划湿润层深度( cm);  —— 田间持水量(重量比 %); β 1—— 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比 %); β 2—— 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比 %);  —— 喷洒水利用系数。 根据项目 区作物种植情况, 土壤容重取 ,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取50cm,田间持水量取 %,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取田间持水量的 90%,下限取 65%,喷洒水利用系数按规范要求取 ,计算得 设计净灌水定额 , 合。 ( 2)设计灌水周期:设计灌水周期由下式计算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WmT  式中: T—— 设计灌水周期(天); m—— 设计灌水定额( mm);  —— 喷洒水利用系数; W—— 日均需水强度( mm/天)。 作物日均需水强度取 , 设计净灌水定额为 , 计算得设计灌水周期 T=7天。 喷头选型及组合间距 ( 1)喷头选型 喷头选用中国灌排公司生产的 ZY2 型喷头,该喷头生产工艺先进、材质好、经久耐用。 所选喷头性能指标为: 表 52 喷 头 性 能 表 喷嘴直径 d: (mm) 工作压力 HP: (Mpa) 喷嘴流量 QP: (m3/h) 射 程 R: (m) 雾化指标 HP/d: 4286 所选喷头雾化指标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 2)喷头组合间距 按照喷灌均匀系数不低于 75%的要求,设计风速取 ,喷头组合间距取( 1~ ) R,在无固定风向的情况下,按正方形布置,喷头间距和支管间距均取 18m。 ( 3)组合喷灌强度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单支管多喷头同时喷洒时,组合喷灌强度由下式计算: spwCK   1 9 VK w  21000RQ ps   式中:ρ —— 组合喷灌强度( mm/h); Kw—— 风系数; Cp—— 布置系数; ρ s—— 单喷头喷灌强度( mm/h); V—— 设计风速( m/s); Qp—— 喷头设计流量 (m3/h)。 表 53 组 合 喷 灌 强 度 喷嘴直径 d: (mm) 单喷头喷灌强度ρ s: (mm/h) 风系数: (kw) 计算参数 a/R: 布置系数 Cp: 组合喷灌强度ρ : ( mm/h) 根据喷头工作参数计算单喷头喷灌强度ρ s,由 a/R查 Cpa曲线得布置系数Cp,按设计风速。 计算得组合喷灌强度ρ为。 项目区土壤允许喷灌强度为 10mm/h,满足设计要求。 喷灌工作制度的确定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 1)喷头点工作时间 喷头在工作点上的喷洒时间( t): pQ1000abmt  式中 a、 b分别为喷头、支管间距;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由上式计算得喷头点工作时间为 小时。 ( 2)喷头每日可喷洒的工作点数( N) 每日喷头可喷洒的工作点数取 5次,则日工作时数 t 日 为 13 小时。 ( 3)每次同时喷洒的喷头数( n) 按机井额定出水量 32m3/h 计算, 同时工作的喷头数为 8个,规划设计时可适当增减。 ( 4)单井控制面积校核 项目区单井出水量 Q 额 =32m3/h、轮关周期 T=7 天,日工作时间 t 日 =13 小时,灌水定额 m=,管网水利用系数η 管 取 ;将有关参数带入下式计算: mTtQA /管日额  式中: A—— 单井控制面积(亩); Q 额 —— 单井额定出水量( m3/h); T 日 —— 喷头日工作时数(小 时 ); T—— 设计灌水周期(天); η 管 —— 管网水利用系数; m—— 设计灌水定额( m3/亩)。 将有关参数代入下式得单井控制面积 A=92 亩,满足灌溉用水需求。 管网布置及轮灌组划分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 1)管网布置 为使喷灌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方便,管网系统布置应体现以下原则: 1)结合地块特征,合理布置管线,使管道总长度最短。 2)管道布置应满足各用水户的需求,管理方便,有利于 组织轮灌和迅速分散流量。 支管应尽可能与作物种植方向一致,便于耕作。 根据以上原则,规划布置项目区小型移动式喷灌工程管道系统,见项目区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工程平面布置图。 ( 2)轮灌组划分 根据管网布置和机井出水量,机井可满足一条支管上的喷头同时运行。 因此每次一条支管运行,顺序轮灌即可。 三、管道水力计算及水泵选型 本项目工程为小型移动式喷灌,地面移动管道采用锦塑软管,以方便移动。 根据项目区当地材料设备供应条件,在满足管网安全运行的情况下亦可选用其他形式的管材和管件。 竖杆高度:平时采用 竖管实施喷洒,高杆 作物采用 和 两节竖管,并用支架支撑。 经济管径计算和选择 ( 1) 干管管径:首先用经济管径计算,最后经水力计算确定。 Q13D 式中: D—— 计算经济管径( mm); Q—— 通过的流量( m3/h)。 ( 2)支管管径 支管管径应满足喷灌《规范》规定的同一条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之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