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业庄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城市群生态休闲观光基地、关中民俗文化与 XX 文化博览交流基地、 XX 市东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 XX 市农业高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繁荣的样板。 规划地块处于 XX 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该区是 XX 市确定今后重点发展的十大农业园区之一,园区依托 XX 纺织城综合发展区、 浐 灞生态区,通过兴办特色农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园艺观光农业和养殖业,实现快速发展,主要结合资源优势及农业特色,形成以大型樱桃、葡萄产业园为主的 现代果业产业基地。 大学城经济驱动 地块北侧约 处为 XX 思源学院,思源学院占地面积 1700亩,在校学生 25000 余人,经过近 10 年发展已形成大学城规模,带动周边村镇产业发展,形成“大学城”经济,规划区受大学城辐射,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和区位交通条件。 旅游景区景点辐射 项目地块周边有鲸鱼沟风景区、 XX 滑雪场、度假村及众多农家乐集群,初步形成了以鲸鱼沟为核心的旅游休闲观光产业集群,项目开发具有较强的先天优势。 道路交通突破 随着塬下 XX 景观观光大道的通车,该线路将成为 XX 休闲观光旅游专线,将 极大地促进区域内的生态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 9 展,规划地块紧邻景观大道一侧,处于道路上塬的关隘处,通道的打通将直接带到地块发展,成为发展突破口。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截止 20xx 年底, XX 市拥有常住人口 万,其中 城镇人口565 万,市区 户籍人口 549 万,市区常住人口 万。 XX 市辖 10个区、 4 个县,辖区总面积 11053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 3782平方公里,农村面积近 65%。 因此,在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同时,农村的发展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 XX 市将把城乡一体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方略,以推进农 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先行试点,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各领域配套改革,协调推进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项目建设是发展 XX 市城乡旅游的需要 世界旅游热点正向亚太地区转移。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0年,中国将成为占世界第一位的旅游目的地,年入境游客总量逾 亿。 与此同时,国内旅游随着人民收入增长,生活闲暇化,也 日益发 10 展。 近 3 年来,假日旅游高潮迭起,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此背景下,国家、各省、县(州)、 县均已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支柱产业来抓。 XX 市与沿海城市相较还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 城市 ,农村人口多,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XX 市拥有众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用好这些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经济为杠杆,带动第三产业,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一篇值得大做特做的大文章。 但 XX 的旅游业发展仍存在着规划滞后、缺少精品、基础设施建 设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缺少旅游人才等突出问题,因此急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 科学规划,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 把城乡旅游规划放到 XX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框架中去思考定位,和政府的建设总规划相衔接。 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山水做足旅游文章,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二是 非曲直夯实基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建设好旅游基础设施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是 挖掘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旅游业的蓬勃 发展,工业旅游日益兴起,被誉为 “朝阳中的朝阳 ”产业。 四是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吸引人的核心魅力 11 是农耕景象、农家习俗、农民的憨厚淳朴。 乡村旅游应当呈现的是山水画、田园诗、民俗歌、生活曲、梦幻境。 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使其成为 XX 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以乡村旅游促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一种业态,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发展 XX 市城乡旅游的需要。 项目建设是 带动当地 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推动 XX 科学发展的形势 和任务,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大量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市情民意、集体研究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总体发展思路。 近年来,作为生态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对城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迅速发展。 目前主要以观光和采摘旅游的形式分布在大城市郊区、重要景区边缘和边贫地区。 大城市郊区以其独特的区位、市场、交通、资金和技术优势将成为这类特种旅游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地区,同时,这类特种旅游将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20xx 年以来 ,“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一种新 兴的休 闲农业旅游方式,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动了商业、餐饮业的发展。 XX 市XXXX 农业庄园项目的 建设 ,利用生态模式,强化生态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 体验良好生态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农林牧综合的农业生态景观。 配合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形成特色农业产品生产、观赏、 12 风味一条龙产业,丰富完善旅游消费市场,进行商业化操作,提高知名度,为本地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市场,推动了区域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区 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13 第三章 市场分析 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分析和预测 国外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 一、国际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旅游业成为中国 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据资料表明,国际旅游增势强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xx 年国际游客总数达 亿人次,同比增长 %,国际旅游收入达 6250亿欧元,同比增长 %。 20xx 年 1 月至 4 月,国际游客总数比 20xx年同期增长 5%。 预计在 2020 年之前,国际游客和旅游收入年增长率分别为 %和 %,明显高于预期世界经济增长率。 预计到 2020年,全世界国际游客总数将达 亿人次,旅游收入将达 2 万亿欧元。 虽然国际旅游发展迅速,但国际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世界各国旅游业者仅占人口的 %,发 展潜力巨大。 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国际现代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 14 现代农业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 而且都市型现代农业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 “现代农业”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 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 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 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 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 30多年的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在部分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 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国内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 现状 一、国内旅游市场现状 20xx 年,我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国旅游行业总体上保持 了平稳发展。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 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分别比上年下降 %和 %;国内旅游人数 亿人次,收入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 %和 %;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旅游业总收入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 20xx年 13季度我国旅游业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 H1N1流感的巨大冲击,旅游经济运行中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多,总体增长势头良好, 15 三大市场保持 “两升一降 ”的格局。 国内市场方面, 20xx 年 13 季度国内旅游人数 亿人次,同比增长 11%,国内旅游收入 7400 亿元,同比增长 10%。 入境市场方面, 20xx 年 13 季度入境旅游人数 9400万人次,同比下降 3%,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280 亿元,同比下降 7%。 出境市场方面,初步统计 20xx 年 13 季度出境旅游人数 35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 从产业基本面来看,我国旅游产业处于全面回升状态,经营状况有较大改善,旅游就业保持稳定,旅游投资持续活跃。 旅游产业的景气是处于全面、大幅回升状态。 尽管 20xx 年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总需求的疲软,对我国旅游 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也不可能改变或逆转。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 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 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 20xx 年~ 20xx 年过境旅游人数从3680 万人次增 长到 5360 万人次,年均增长 %,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 3 个百分点。 旅游外汇收入从 204 亿美元将增长到 370 亿美元,年均增长 %,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的两个百分点。 国内旅游人数从 15亿人次,年均增长 %。 国内旅游收入从 3878亿元将增长到 6820 亿元,年均增长 12%。 旅游总收入从 5566 亿元将 16 增长到 1 万亿元,年均增长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和地区从 20 个增加到 132 个,出境旅游人数从 1660 万人次将增长到4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 二、国内现代农业旅游 的发展 模式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目前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 “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 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 由此可见,现代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它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 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 一 )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渊源与类型 我国现代农业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 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 以 “ 农家乐 ” 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 1987 年在休闲之都 ——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 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些地方依托本地 17 农业资源 ,分片开发出 “ 农家乐 ” 品种系列,像湖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现代农业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现代农业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现代农业成为 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 各地游客为农 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 开办现代农业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 当今中国的现代农业模式主要出现在北 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为主,都市型现代农业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 农家园林型。 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温江县万春镇等西部川西坝子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 这里位于 “国家生态示范区 ”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 “现代农业 ”发端于此。 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 “现代农业 ”的巨大魅力。 花果观赏型。 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丘陵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 龙泉山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 但是,近些年来兴起 的以春观桃(梨)花、夏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 卖果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