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园区建设半年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核心区位于水城县野钟乡发射、新发、锌铅,顺场乡大发、红院、滑竹,花戛乡底母、花水、天门、吴王山等区域,涉 4 及的区域耕地总面积约 12万亩。 以特色经果为主导产业,配套发展林下养殖、中药材、商贸物流业等产业,打造万亩刺梨基地、万亩猕猴桃基地、水城县南部片区经果林示范 区等,结合北盘江大峡谷和温泉,建设水上游览观光和温泉度假,建设黑叶猴科研科考基地,带动旅游业和周边乡(镇)发展。 园区 2020 年以来,完成投资 8300 万元, 占年度计划投资额的 55%;总产值达 5288 万元,总销售收入达 4867 万元; 入驻企业3 家, 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个。 现有刺梨基地 万亩,猕猴桃基地 万亩,其它特色经果 万亩。 有刺梨 苗圃两个,面积 300 亩,年产规格苗 1500 万株, 刺梨品种为贵农 5 号(属于国家级审定品种,编号:黔审 果 2020004 号)。 园区水、电、路全部贯通,道路全部硬化,水盘 东线公路、水普公路、杨果公路横穿园区腹地。 基地建有管道设施 100 千米,蓄水池 15个 600立方米,主干道 58千米,机耕道 70千米,生产便道 18 千米。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县长为组长的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和细化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一体化、园区与乡镇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园区建设专题会议,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安排部署园区建设工作;制定了倒排工期表,对 园区建设项目进行定期督查、定期通报,确保园区建设高质量、快速度的推进,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特园区,切实将园区打造成为农村转型发展的试验区。 (二)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顶层设计 5 园区启动前,县委、县政府就注重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确立了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农业园区的定位,明确了“建一个园区、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提出了“三个结合、六个有”的工作思路(一是与优势主导产业结合,二是与地域文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结合,三是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做到有产业、有规模、有市场、有品牌、有企业、有效益)。 为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县委县政府委托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的上海国黔设计公司、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农机研究院借鉴国内外农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编制导则》和《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完成了园区发展规划编制。 在规划设计方面,突出主导产业,配套实施养殖业、农产品物流、加工等产业,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