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X市林科院科研技术力量雄厚,有能力承担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实施森林工程科技支撑、促进 XX 林业生产发展、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科技含量等相关科研任务。 在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三峡库区林型结构调整及配套技术、难利用地造林技术、低效林改造、工厂化育苗、 3S技术等研究方面, 取得了 79 项科研成果 ,各项技术处于 XX市领先水平。 其中 获省(部)级奖 14项,厅局级奖 4 项。 先后引进并培育优良木本植物 20余种,培育优良品种逾 500 万株,大量用于 XX 市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和城市绿化,为 XX 市的林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林科院成立了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在速生桉树和其他优良品种的工厂化育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具备良好的前期基础条件 前面述及到 XX市林科院现有林权用地 47公顷,拥有 3000m2的满足自动化办公要求的综合大楼;拥有科技含量较高的育苗基地;拥有市科委共享仪 器设备植物生长室;拥有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土壤养分速测仪、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实验仪器 35 台(套),为 XX 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直接提供了基础运行条件。 同时, XX 市林科院每年配备 10万元作为开放基金项目的启动资金、运转费用和后勤保障经费,为 XX 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项目运行提供了启动资金。 社会保障 主要合作单位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科院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社会公益型科研机构,下设 12 个研究所、 3 个研究开发中心、4 个林业实验中心,分布在全国 11 个省(区、直辖市)。 主要研 究领域有:森 15 林培育、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资源管理、木材加工利用、林产化工、资源昆虫、林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等。 学科齐全、专业配套、实力雄厚、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 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5 人。 建成 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 个部级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XX市林科院多年来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资源信息研究所、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森林病虫灾害形成机制、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森林生态与环境的保护、管理、功能监测与效益评价研 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植物生殖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火灾监测与防治研究,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应用、林木新品种、油茶等经济林等方面取得了合作成果。 目前 XX 市林业局正在积极推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三峡分院挂靠市林科院的筹建工作。 资金保障 XX 市科委计划投资 100 万元,市林业局拟配套投资 100 万元, XX 市林科院拟配套 20 万元,为 XX 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来源保障。 在配套建设资金方面,计划争取其他市级部门对 XX 市林科院科研基础改善的投入和支持,以及其他林业工 程建设专项资金、其他科研条件专项资金的配套投入,为林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第五章、预期目标和具体技术经济指标 16 预期目标 近期 (35 年 )目标:引种、驯化 5~ 10 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木 200 万株以上;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 56 项;发表论文 20 篇以上;培养市级中青年学术骨干 23 名;培训区县技术人员 1 万人次。 中长期 (至 20xx 年 )目标:凝聚一支承担区域性林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团队;能承担国家级、省市级林业重大项目;集成转化一批先进实用技术;为 XX现代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在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绿色屏障建设等关键技术领域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平台。 具体技术经济指标 科学研究与开发 引种、驯化 5~ 10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木 200 万株以上,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 56 项; 建设期内争取承担各类科研课题 10~ 15 项,其中国家级、 省市级林业重大项目 12 项, 科研经费总数达到 300 万元以上,获得部委(省)级科研成果 1~ 2 项,发表论文 20 篇以上。 人才培养 加强研究队伍建设, 凝聚一支承担区域性林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 团队, 聘请 35 名相关学科的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依托中国林科院、西南大学, 培养市级中青年学术骨干 23 名; 技术培训 陆续完成培训森林工程相关人员 1 万人次的任务,建设期内完成区县技术人员 2060人次的全员培训任务, XX 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后的 5 年内完成培训森林 工程管理人员 4500 人次、一线林业技术工人 3100 人次。 成果转化 推广优良林木品种 58 个,建设面积不低于 100 亩的科技示范基地 2 个以上。 对外开放交流 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建设期内邀请 35 名国内外同行来院学术 交流与合作,派出 1~ 2 人到国外学习、合作研究。 基础条件 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 200 亩;建成林木和森林 17 土壤分析实验室 75m2, GIS林业信息系统管理实验室 50m2,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及林木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实验室 75m2;建成半自动工厂化容器育苗生产线。 技术装备水平 XX市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建设后,将在三峡库区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技术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GIS 林业信息管理实验室建成后,在退耕还林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研发及应用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自然保护区 森林灾害监测系统研发及应用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实验室、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及林木种子种苗检测实验室建设后,分析与检测能力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实验室的先进水平。 组织管理 依托市林科院建立一委二办八分中心组织结构。 一委:学术委员会;二办:计划财务管理办公室和工程中心管理办公室;八分中心:林木种质资源保育 及遗传改良研究 分中心、林木种苗筛选与工厂化育苗研究分中心、森林生态研究分中心、森林资源保护研究分中心、林业生物工程技术分中心、资源信息管理与动态监测分中心、林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 研究分中心、森林食品研发与安全检测检验分中心。 社会经济效益 实现年苗木销售 200万株,总销售收入 800 万元,为实现 XX45%森林覆盖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建成 XX 市最先进的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技术培训基地,为 XX 森林工程开展全员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的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技术咨询、资产评估等技术服务、为 XX 市现代林业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提供 科学依据、决策咨询 强 和 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六章 实施年限和年度进度安排 18 本项目实施年限为 20xx 年 6 月至 20xx 年 12 月,共计 3 年半,年度进度安排如下: 20xx 年,完成 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立项工作,制定 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规划。 20xx 年,建立 XX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机构,组建各研究分中心,进行学科与队伍建设。 制定 XX 市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常管理制度;同时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程中心基础设施及设备条件,包括启动橄榄山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工厂化育苗车间用房建设,购置仪器设备,改建现代化标准温室 1000m改建连栋大棚 1200m2等工作。 引种、驯化 1~ 3 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 木 100 万株以上,资助学术骨干 12 名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活动和进修学习。 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 12 项。 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 20xx 人次以上,培训区县级党政领导干部 20xx 人次以上。 20xx 年,购置仪器设备、完成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收集林木品种 100 种以上, 引种、驯化 2~ 4 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木 150 万株以上, 资助学术骨干 12 名参加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活动和进修学习。 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 23 项。 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到 8 项以上,获得部委(省)级科研成果 1~ 2 项,发表论文 10篇以上。 培训 乡镇级党政领导干部 2500人次以上。 培训林业技术工人 500 人次以上。 20xx 年,收集林木品种 100 种以上, 引种、驯化 3~ 5 个优良植物新品种,年生产各类良种苗木 200万株以上, 承担国家级、 省市级林业重大项目 12 项,科研经费总数达到 300 万元以上,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到 10~ 15 项,获得部委(省)级科研成果 1~ 2 项,发表论文 10篇以上。 建成科研实验育苗基地 100亩、建成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 200 亩,建成 2 个实验室和 1 个工作站。 制定技术标准或规程 23 项; 推广优良林木品种 58 个,培训林业技术工人 3000人次以 上。 全面完成项目合同任务 准 备 项目验收材料,由市科委组织验收组进行项目验收。 第七章、经费概算及来源 19 预算总经费: 220万元,其中:优良林木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建设费用 100万元,林木和森林土壤分析实验室、 GIS 林业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林木种子种苗质量检测实验室费用 60 万元;半自动工厂化容器苗生产线建设费用 40万元;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20万元。 申请 XX市科委 万元,市林业局配套 万元,自筹资金 20万元,具体详见附表 3。 第八章、组织管理及相关保障措施 人员队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组成人员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漆 波 院 长 高级工程师 XX 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副主任: 耿养会 副院长 教授级高工 XX 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朱小龙 副院长 博士后 XX 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科带头人及研 发 队伍 (1)林 业 生态 工程 与标准化 研究分中心 朱小龙 ,男, 1977 年 10 月出生,生态学博士, XX 市林业科学院副院长,担任 XX市生态学会常务理事, XX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市级重点实验室 客座研究员,福建省生态学会会员,国际生态学会会员。 发表论文 14 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发表的论文 9 篇 ,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 7 项。 顾问专家肖文发, 男, 1964 年 12 月出生,研究员, 1994 年毕业于中国林科院,现在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从事森林可持续发展和森林生态环境研究,独著或与人合著发表应用的科研论文和技术报告 80余篇。 顾问专家 杜士才 ,男, 1957 年 8 月出生, 1982 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现任 XX 市林业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南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 , XX 市林学会副理事长, XX 市政协农业与经济委科技顾问。 组织开展 XX林业重点攻关项目研究 40 余项,已形成成果 28项。 先后有 20 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奖励。 完成科研、科普论文 50 余篇,组织完成了《 XX森林食品》、《 XX森林昆虫》、《 XX珍稀濒危植物》等林业科普丛书 20 共 7 部,近 300 万字,已公开出版发行。 组织编写林业专项技术培训、林业工人岗位培训教材几十本(套)。 分中心职能: 森林生态 应用基础性研究, 森林资源与三峡库区湿地保护研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套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 峡谷熔岩石漠化治理与植被恢复关 键技术研究,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森林工程技术培训、成果推广与技术支撑服务。 林业生态工程与标准化 研究分中心科研队伍 姓 名 性别 年龄 最高学历 职称 朱小龙 男 32 博士 高级工程师 陈 端 男 49 本科 高级工程师 蒋宣斌 男 30 本科 工 程 师 陈桂芳 女 35 硕士 高级工程师 李 彬 男 31 本科 工 程 师 田 艳 女 27 硕士 工 程 师 彭 秀 女 28 硕士 工 程 师 刘访兵 男 31 本科 工 程 师 何邦亮 男 28 本科 工 程 师 ( 2)林木种苗筛选与工厂化育苗研 发 分中心 娄利华, 女,林业教授级高工。 1989 年 7 月至今,在 XX 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花卉苗木繁育技术研究。 先后担任科技管理科副科长,种苗研究中心主任,现担任林科院苗木花卉研究所所长。 20xx 年 712月,到加拿大魁北克省自然资源部进行研修; ,作为中组部选拔的首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派遣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研所进行研修。 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 顾问专家 王海洋 ,男, 1964 年 2 月出生,河南省义马县人, 西南大学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先后主研参加 12项课题研究,表有关论文 27篇。 对 21 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高寒草甸植物补偿反应特点及植被恢复、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特点及绿化示范。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摄像与录像 影视编导与制作主讲 徐静华南师范大学 35221442象机与录像机操作技巧(摄像要领);摄像构图 (静态构图、动态构图 );注意了解:特殊摄像(阴雨天摄像)重要名词:摄像构图。 重要问题:静态构图第一章 摄像与录像一、拍摄前的准备为了保证摄像任务的完成,在每次摄像前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出外景拍摄,更要认真检查机器是否正常,附件是否齐备。 第一节 拍摄新闻或其他外景时
主筋间的净距应有 30mm,以利混凝土浇筑。 跨度较大的梁和连续梁必须现场绑扎安装时,可在模板上放好支架,支架上搁横木,在横木上放置架立筋,在架立筋上划好箍筋位置,套上箍筋并与架立筋绑扎好,然后,纵向主筋再与箍筋交叉点绑扎牢固。 经检查无误后,抬起骨架抽出横木,将骨架慢慢放入模板内。 在将骨架放入模板之前,应对梁的标高进行复核,并将模板内清扫干净,在模板底和侧面,垫好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生院 病 床 已经日显 紧张 ,病房 明 显不足,病 人怨声载道。 再有,卫生院处于街心位置,由于街道狭窄,经常堵车, 影响急救车出入的事件经常发生。 要真正发挥中心卫生院的职能作用,凭目前条件,是远远不够的。 若一旦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如“非典”、“鼠疫”等传染性疾病,要想就地隔离治疗,谈何容易 !还有全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召开职工会议,连一个像样的地点也没有。 为进一步缓解农村因病致贫
,岩体破碎,易发生暗河及岩溶突水,危急施工安全,同时也可能造成地表失水,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拟采取如下措施: ⑪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岩溶地段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采用地质素描、地质调查、地质雷达、 TSP 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红外探水、长距离超前钻孔、炮眼超前钻孔等综合方法进行预报,准确判定前方岩溶形态、地下水分布情况和储量,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⑫超前预注浆堵 水
筋混凝土井壁: 壁厚为 500mm,内外层竖筋为φ 22@250 钢筋,连接采用“滚压型等强直螺纹接头连接”。 环筋都为φ 25@200 钢筋,搭接长度为 750mm。 保护层厚度内层为 50mm,外层为 70mm, 混凝土等级为 C70。 6)、 ~ 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 壁厚为 500mm,内外层竖筋为φ 25@250 钢筋,连接采用“滚压型等强直螺纹接头连接”。 环筋都为φ 28@200
北京龙安华诚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16图 放样切割流程图详图设计图纸施工技术交底计算机放样画零件草图编套料图校 对下料工场制作样板编制数控程序焊接坡口切割分类编号送施工现场门切下料 数控下料 光电下料手工下料钢板数控切割型钢数据专用机床切割顺义板桥地块招商办公楼 北京龙安华诚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17(7)坡口加工选用半自动割刀或铣边机(厚板坡口尽量采用机械加工)坡口加工的检验精度 表 1